ID: 24473582

3.3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4748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探究与实例分析,准确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建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基本认知,明确力的相互性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核心内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理解其矢量性与对称性。 能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及科技中的相关现象(如划船前进、火箭发射),清晰区分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构建完整的“力的相互作用”物理观念。 2.科学思维 (1)经历“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实验验证→归纳规律→辨析应用”的思维过程,培养从具体现象抽象出物理规律的能力,突破“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混淆”的思维误区。 通过对不同场景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分析,掌握“受力分析时成对识别相互作用力”的方法,能结合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含相互作用的综合问题,提升逻辑推理与模型建构能力。 学会运用对比法辨析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培养严谨的科学论证能力,能通过“受力物体、作用效果”等关键特征区分两类力。 3.科学探究 (1)参与“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弹簧测力计、力传感器等器材,记录不同状态下(静止、运动、加速)力的大小与方向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在“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辨析”实验中,通过对木块受力的拆解与验证,观察不同力的作用效果,捕捉“成对力”的本质特征,培养实验操作与现象分析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生活中相互作用力的调查”任务,收集不同领域(体育、交通、航天)的实例,交流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培养合作探究与表达交流能力。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通过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航天航空(火箭发射)、工程技术(汽车制动)中的应用,认识物理规律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增强科技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不主观臆断规律,体会“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养成严谨规范的实验习惯。 结合“力的相互性”分析生活中的互动现象(如推人自己也会后退),树立“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意识,认识物理规律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明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核心特征,理解“异体、反向、共线、等大”的内涵。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掌握“同性质、同时性”特点———二者性质相同(均为弹力或摩擦力等),且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能运用定律解释生活现象,在受力分析中准确识别相互作用力,区分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2.教学难点 (1)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辨析:难以从“作用物体、作用效果、依赖性”等方面区分两类力,容易将“物体静止时的支持力与重力”误认为相互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的普适性理解:误认为“只有静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才等大反向”,难以理解“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下,相互作用力仍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3)含相互作用的综合问题分析:在多物体系统(如连接体、叠放体)中,难以准确拆分成对的相互作用力,无法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定量计算。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但作用效果可能不同”(如鸡蛋碰石头,二者受力等大但效果不同)。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境导入:力的相互性感知 1.展示系列互动情境图片与短视频:①情境1:小明推墙,自己却向后退;②情境2: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③情境3:火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