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节 探究:汽化与液化 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2024 物理观念 知道物质的液体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解释生活中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现象 科学思维 能区别沸腾和蒸发,通过生活现象知道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进一步体会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 了解汽化和液化在生活及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 01 实验引入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导入 ★ 实验操作:将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并扎紧,放入热水中。 ●现象呈现:塑料袋逐渐鼓起。 ●原理剖析:酒精受热从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 ※ 这就是酒精的汽化现象,是不是很神奇? 倒入热水,塑料袋鼓起来 倒入冷水,塑料袋变瘪 酒精的汽化和液化实验 液态酒精 受热 气态酒精 降温 液态酒精 结论: 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酒精的汽化和液化实验 酒精液化观察 ★ 实验操作:把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 ●现象呈现:塑料袋慢慢变瘪。 ●原理剖析:酒精蒸汽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体积缩小。 ※ 这就是酒精的液化现象,快来感受物态变化的奇妙! ■ 汽化定义: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比如水烧开变成水蒸气,就是典型的汽化现象。 ■ 汽化方式: ●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比较缓慢。像湿衣服晾干就是蒸发。蒸发 ●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 汽化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 认识汽化 我们在生活中常会将冷水烧开,所谓烧开就是将冷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作沸腾。 沸腾 定义: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实验器材: 测量水的温度。 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提供热源,外焰加热。 组装:自下而上 温度计 纸 盖 防止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盛放水的容器。 烧 杯 陶土网 酒精灯 注意避免烫伤 沸腾 实验过程: ①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温度计示数和水中气泡的变化; ②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继续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③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表格: 沸腾 沸腾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为了进一步发现规律,将所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标在右图中的坐标纸上,然后再将这些占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绘制水沸腾前后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沸腾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问: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吗?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A B C 98℃ BC段(沸腾时):当温度达到98℃时,水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 AB段(沸腾前):温度会不断升高;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作沸点。 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沸腾 问: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气泡有什么变化? 沸腾前,烧杯底部有少量气泡产生,且下大上小。 沸腾后,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下小上大。 沸腾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不见了,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也干了。水为什么会不见了呢? 这是因为,虽然没有达到沸点,但是水也发生了汽化,变成了气体。 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讨论: ①夏天晒衣服和冬天晒衣服,哪个时候衣服干得快? ②晒衣服的时候,展开的衣服比团着的衣服,哪个干得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