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9680

3.8《形状变了》分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328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形状变了,分层,练习,答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2025)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单元 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 课题 8.形状变了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力能改变物体形状,了解拉、弯、压、扭四种常用方法。 科学思维目标:能通过观察分析物体形状变化与力的关系。 探究实践目标:能动手用不同方法改变物体形状,探究拉力与橡皮筋长度的关系。 态度责任目标:乐于参与实验探究,感受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理解掌握 练一练 预估时间 填空题: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改变物体形状的常用方法有拉、弯、压和( )。 3.拉橡皮筋时,橡皮筋会变长,这是( )力改变了它的形状。 4.探究橡皮筋长度变化时,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 )。 4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预估时间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对比两图,挂3个钩码的橡皮筋比挂1个钩码时( )(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2)这个现象说明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 )。 6.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弯曲弓用到的方法是( ),压缩毛巾用到的方法是( )。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变化都是因为受到了( )的作用。 第五题 第六题 6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预估时间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工人盖房子时,会用机器将笔直的钢筋弯成需要的形状;妈妈做拉面时,会用力拉扯面团,让面团变成细长的面条;小朋友玩扭扭棒时,扭转扭扭棒就能做出各种造型。 (1)材料中“弯钢筋”用到的改变形状的方法是( )。 (2)“拉面条”和“扭扭扭棒”分别用到了( )和( )的方法。 (3)这些例子都说明( )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6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预估时间 8.下列哪种做法是利用“压”的方法改变物体形状?( ) A.用力拉橡皮筋 B.用手捏扁橡皮泥 C.扭转矿泉水瓶 2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9. 辩论会:物体形状被改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2分钟 参考答案: 理解掌握 练一练 1.形状 2.扭 3.拉 4.大 实验探究 做一做 5(1)变长 (2)越长 6(1)弯、压 (2)力 实践应用 固一固 7(1)弯 (2)拉、扭 (3)力 迁移创新 试一试 8.B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9. 正方(利大于弊)辩词:从生活维度看,物体形状改变给我们带来太多便利与美好。纸张被折叠成纸船、纸鹤,是童年欢乐的载体;金属被打造成锅碗瓢盆,让饮食生活更便捷;木材被加工成桌椅橱柜,构建出舒适的居住空间。这些日常里的改变,让物品更贴合我们的使用需求,提升了生活品质;在工业与科技领域,形状改变更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钢材被轧制成工字钢、槽钢等不同型材,才有了摩天大楼的稳固矗立;芯片的硅材料被蚀刻成精密的电路形状,才支撑起如今智能手机、电脑的强大功能;航空航天领域,合金被铸造成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飞机、火箭外形,助力人类探索天空乃至宇宙。 反方(弊大于利)辩词:首先,从自然与文化的角度,许多物体的原有形状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天然形成的奇石,以其独特形状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若强行改变,美便不复存在;历史悠久的文物,比如古代的青铜器、瓷器,它们的形状是历史的印记,随意改变形状,就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这种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也难以复原;其次,从功能实用性来讲,很多物体的原始形状是最契合其功能的。就像传统的手工农具,经过长期实践,形状已经优化到能高效完成耕种等工作,若盲目改变,可能导致效率下降甚至无法使用。还有一些传统工艺品,形状的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工艺的精髓,改变形状可能让工艺失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