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工业(导学案)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时间:_____ 【新课标要求】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工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和运用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的地位。 2.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工业分布的规律。 3.初步分析工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影响中国工业分布的因素,理解科学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重点:中国工业的分布格局及主要工业基地;影响工业分布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点:合分析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工业是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工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还为消费者提供日用工业品。 工业生产除需原材料、劳动力、动力、厂房设备、物流运输等基本条件外,还受制于科学技术、政策、资金、管理等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迅速,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建材、轻纺等工业部门由小到大,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航空航天、汽车、电子通信等也从无到有,形成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并制定了“中国制造 2025”规划,不断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煤炭、纺织、火力发电、食品加工等传统工业部门,地区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的辽宁、山东、上海、广东等地,少数分布在沿长江的武汉、重庆等地。 7.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沿海沿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一些老工业基地继续壮大,在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级行政区也涌现出新的工业中心,并逐渐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现代化工业区。 8.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发展壮大,成为提升工业整体素质、推动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 9.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0. 当前,国家统筹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强化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陕西西安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撑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识格———我国工业分布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阅读“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描述我国工业分布的整体空间格局。这种格局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我国工业分布呈现 “东部沿海地区密集,中西部地区稀疏” 的不平衡格局。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如四大工业基地,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影响:这种格局导致了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部地区依托工业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因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这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重要原因。 探究二:辨基地———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各有何特色?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析原因———工业布局受哪些因素影响? 请系统归纳影响工业布局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以任意一个工业基地为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的。 影响工业布局与发展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