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2883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区县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1844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北省,考试,解析,PDF,试题,政治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测评 高一政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总分48分。) 1.答案 B 解析: 夏商周时期属于奴隶社会:选项 A 错误: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与奴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并非 “平等合作”。选项 B 正确: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主要通过强制奴隶劳动(如大规模集体劳作)来剥削奴隶、获取利益。选项 C 错误:奴隶社会已产生国家(如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取代了原始部落联盟,并非 “部落联盟占据统治地位”。选项 D 错误:铁制农具广泛推广是在封建社会(如战国时期开始推广铁犁牛耕),夏商周时期主要使用木、石、骨、青铜工具,青铜农具因成本高等原因未广泛用于农业。 2.答案 C 解析: ①:奴隶社会剥削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剥削基础是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二者剥削基础不同;剥削形式上,奴隶社会是奴隶劳动成果全被占有,封建社会是地主通过地租等剥削农民,因此 “剥削基础相同” 表述错误,①排除。②: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社会,国家本质上都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②正确。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不能 “彻底解决”,③错误。④: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步孕育产生,④正确。 综上,②④正确,选 C。 3.答案 A 解析:④:1917 年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开端。②: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促进其与工人运动的联系。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渐结合,为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时间先后顺序为④→②→①→③,选 A。 4.答案 B 解析:①: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革命先进的领导力量,①正确。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初尝试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但后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且 “以城市为中心” 并非革命面貌 “新” 的核心体现(本质是领导力量、理论等的新),②错误。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科学理论指导,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③正确。④: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长期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仍经历诸多艰难曲折,并非 “立即迎来胜利结局”,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选 B。 5.答案 B 解析: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成就的重要思想保证,①正确。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并非成就取得的 “得益于” 的直接原因(强调的是矛盾本身,而非成就的推动因素),且表述侧重 “矛盾转变”,与成就的因果关联不直接,②排除。③: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相关成就的取得,③正确。④: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④排除。综上,①③正确,选 B。 6.答案 B 解析: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①正确。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成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