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项目 内容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的教学理念,立足 “学为中心” 的课堂定位,坚持 “做中学、思中学、用中学” 的教学原则。基于四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本节课以 “角的大小比较” 为起点,以 “量角器的探究与使用” 为核心,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实物操作体验、小组合作探究、分层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角的度量本质,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 “角的度量” 与生活中的角度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工具探究的过程性,引导学生经历 “为什么要度量 — 用什么度量 — 怎么度量” 的思维链条,培养逻辑推理意识;注重规范表达与操作,通过示范、纠错、互评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差异化教学,设计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数学眼光:能从生活实例中感知角的大小差异,通过观察量角器的结构特征,理解角的度量本质,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用数学视角看待生活中的角度问题。 2.数学思维:经历 “比较角的大小 — 探究度量工具 — 掌握度量方法 — 解决实际问题” 的探究过程,培养逻辑推理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能准确分析量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3.数学语言:能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量角器的结构、角的度量步骤,会用角的符号和度数表示角的大小,能清晰表达量角的思路和方法,提升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 4.情感态度:感受角的度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中心点、0° 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两合一看”:中心点与顶点重合、0° 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能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2.教学难点:理解量角器的刻度设计原理,掌握 “读内刻度还是外刻度” 的判断方法,能准确测量不同方向、不同开口大小的角,解决量角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中角的实例图片、教材课文内容截图、量角器结构示意图、量角步骤动画、练习题课件)、教具(不同规格的量角器、大三角板、活动角、带角度的实物模型如钟表、剪刀、三角尺、白板、彩色粉笔)、板书贴纸(量角器、中心点、0° 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顶点、重合、度数等关键词)、错误量角案例图示。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提前检查量角器的完好性)、预习单(提前布置学生观察量角器,记录发现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比较大小,激发需求 1.观察实例,感知差异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出示教材课文开头的生活图片:剪刀张开的角、钟表指针形成的角、滑梯的倾斜角),这些角的大小一样吗? (学生观察后回答) 生:不一样,剪刀张开的角有的大有的小,钟表指针形成的角也不同,滑梯的倾斜角看起来也有差异。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我们怎么知道这些角到底有多大呢?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思考后分享方法,如用三角板上的角比对、用活动角重合比较等) 生 1: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对,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生 2:用活动角和要比较的角重合,就能看出哪个角大。 师:这些方法能帮我们判断角的类型或比较角的大小,但不能准确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