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 海陆变迁 【区域认知】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综合思维】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并分析原因;了解大陆漂移学说产生的背景,知道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了解地震常识,学会抗震自救。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海陆变迁,培养全球观和世界观。 核心素养 行前准备———欧洲西部概况 地球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是因为小松鼠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为小松鼠“洗白”。 第三节 海陆变迁 不是我弄的啊! 短期———地震、火山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证据一:地表形态变化 长期———东非大裂谷在不断扩张, 将形成海洋。 证据一:地表形态变化 地壳运动 海洋 陆地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这反映了什么海陆变化?原因是什么? 证据一:地表形态变化 这反映了什么海陆变化?原因是什么? 海平面升降 陆地 海洋 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证据一:地表形态变化 人类活动 海洋 陆地 荷兰的围海大坝 这反映了什么海陆变化?原因是什么? 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有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人有填海造陆的传统,并且全国1/3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 证据二:大陆漂移假说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现在的海陆轮廓一直就是这样的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吗? 过去人们对此曾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论。 证据二: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 (1880-1930) 发现问题 思考假设 证据论证 线型基本吻合 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部与非洲西部的大陆轮廓可以实现完美的“拼接” 经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魏格纳在1912年系统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有关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生物有亲缘关系 轮廓吻合 岩石和地层吻合 证据二:板块构造学说 A B C D A B C D “大陆漂移假说”论述 A B C D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行前准备———欧洲西部概况 板块构造学说 课前导入 探究一:请各小组拿出手上的地球仪,演示板块的两种运动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证据三: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运动形式: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山脉 海洋、裂谷 找出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的地理位置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其变化特点。 ① 红海在不断扩张② 地中海在不断缩小③ 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在不断升高 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 探究二: 在地球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上 四、火山与地震 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是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 火山喷发 地震 四、火山与地震 四、火山与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7小时前 来自 国家地震台网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9日00时53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北纬40.96度,东经83.98度)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 ) A B C 当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是正确的? 活动 四、火山与地震 A 钻到床下或桌子下面 从窗户跳下去 远离窗户或玻璃家具 顺手带点食物和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