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间隔等有关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地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目的及学情实际,尝试构建一种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构造形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稳固练习,拓展新知--课堂总结”五个教学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梯形。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具】实物投影、图形等 【学具】图形、剪刀、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梯形、初步认识梯形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这些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抽象出什么图形 请同学们描绘一下。(学生描绘抽象出的图形) 3.揭题:这就是梯形,它有什么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梯形的概念 1.初步认识梯形 (1)(出示四边形图片)你能从中挑出哪个是梯形吗 (2)为什么你能这么准确地挑出梯形呢 梯形有什么特征 (一组对边互相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出示梯形教具)观察这个梯形,和平行四边形比一比,这两种图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4)提醒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说说生活中的梯形。 2.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1)课件出示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在梯形中,互相平行的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一般上底较短,下底较长.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任意一点向下底画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2)类比迁移,画梯形的高。师:你能用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画梯形的高吗 (学生独立画梯形的高,老师指名板演并让学生介绍画法)师: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梯形的两腰不平行,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3)小结:梯形的高是互相平行的上底和下底之间的垂直线段,这样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 3.认识等腰梯形 (1)直观认识。师:(出示等腰梯形)这个梯形的两腰有什么特征 (长度相等)能验证一下吗 (2)深化探究。①量一量这个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 (两腰相等)②把这个梯形沿中间的高对折,有什么发现 (两腰完全重合,长度相等;折痕两侧也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3)提醒等腰梯形的概念: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4.认识直角梯形。 (1)直观认识。 师:(出示直角梯形)这个梯形的腰有什么特征 (有一个腰和上、下底垂直)能验证一下吗 (2)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验证。 (3)提醒直角梯形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参和数学活动的时机,在动手理论、交流讨论中认识梯形,理解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掌握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把四边形大家族里的特殊成员都学完了,如今把它们分分类。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方法: ①四边形可分为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类; ②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用集合图的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