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300

8.3法治社会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5027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法治,社会,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
  • cover
8.3法治社会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面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讲述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本框内容主要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讲述法治社会建设内容。通过学习本框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容措施和意义,坚定对我国法治社会的认同,促进公共参与。 本框对应的是课程标准“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课标的教学提示:要求以“法治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探究法治与生活、法治与道德的关系,认识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动力较强,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已有经验分析。能够自觉预习,形成思维导图。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曾参与议题商议、辩论,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及本书第七课和第八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知识,法治社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此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为学习本节课做了一定的准备,但同时,理论认识不足。 素养目标 1.通过预习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具体表现,通过同学间交流分享对人大代表取消“醉驾入刑”的看法,在思辨中提升认识:法治让社会更和谐,增强政治认同,提升法治意识,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及意义; 2.通过对“如何实现多措并举高效治理酒驾醉驾?”这一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分享,明确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自觉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3.小组合作中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辨析和推理能力; 4.就学校如何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提出有效建议,用所学理论知道生活实践,促进公共参与。 重点难点 难点: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突破策略:通过对“如何实现多措并举高效治理酒驾醉驾?”这一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分享,明确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自觉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重点:我国法治社会的内涵、特点和要求 突破策略:学生思考醉驾入刑的目的及对酒驾、醉驾“零容忍”的意义,认识到把醉驾行为定罪处罚,对维护公共道路交通安全、预防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提升社会公众对醉驾严重后果的认识, 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理解法治社会就是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具体表现是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使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人大代表呼吁取消“醉驾入刑”,为何遭到舆论“群起而攻之”?学生在对这一问题的思辨中认识到目前形势下,醉驾入刑的必要性,增强政治认同,提升法治意识。 整体思路 教师导入: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把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