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304

9.1科学立法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5396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学,立法,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
  • cover
9.1科学立法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面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讲述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本框内容主要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讲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框,学生要认识科学立法的内涵,明确科学立法的重要原则以及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为科学立法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升其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本框对应的是课程标准“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课标的教学提示:要求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议题,探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意义,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可观看有关人大会议的录像,或旁听地方立法听证会,以“我的立法建议”为题组织讨论。可参与社区有关规则的制定,解析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方式和途径。 学情分析 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动力较强,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已有经验分析。能够自觉预习,形成思维导图。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曾参与议题商议、辩论,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及本书前八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知识,对于立法机关、立法权、科学民主立法等概念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具体法律的制定和修订过程还不清楚,需要价值澄清,全面把握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素养目标 1.掌握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2.理解公民参与立法的意义,明确公民参与立法的途径; 3.小组合作中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辨析和推理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商议家庭教育从“家事”变成“国事”的理由和过程,理解科学立法的程序及原则、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增强法治意识。 5.通过回应网友对“依法带娃”的疑惑,应用和迁移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促进公共参与。 重点难点 难点:参与科学立法的意义和途径 突破策略: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编纂过程的分析,在商议交流和师生对话中认识参与科学立法的意义和途径。 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突破策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商议家庭教育从“家事”变成“国事”的理由和过程,理解科学立法的程序及原则、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增强法治意识。 整体思路 教师导入:课前播放视频《第一份家庭教育令》。 教师解说:2022年1月6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段视频。湖南长沙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并针对监护人监护失职的情况,发出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生效后的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一位流着泪的母亲,从长沙天心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手中接过一份名为“家庭教育令”的裁定。 教师过渡:“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福址的“家事”,也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国事”。据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 那么,“家庭教育令是什么”? 为什么要专门针对家庭教育立法? 家庭教育又是如何从“家事”变成了“国事”? 议题:家庭教育如何从“家事”变成“国事”? 问题1.为什么我国要专门针对家庭教育立法? 问题2.家庭教育如何从“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