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展开,着重探讨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本课是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第一框,本框内容主要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权力来源、与人民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阐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法律地位、产生方式、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主要职权,讲述了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法律地位、职权和法定义务。通过学习本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提升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动力较强,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已有经验分析。学生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相关新闻,初步感受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意义,为学习本节课做了一定的准备。 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根据三个相互关联的参照维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1.结合实例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负责,坚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政治认同; 2.通过议学合作,结合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议程,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通过探究学习,理清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4.通过观点辨析,查阅资料或走访人大代表,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明确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人民和人大代表的关系,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感。 重点难点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 突破策略:结合预习,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部分议程与人大职权和人大代表职权连线,进而区分两者,突破难点。 重点:人民如何实现当家作主 突破策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中,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反电信网络诈骗,还有哪些部门必须参与,与人大有何关系,师生合作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关系。 整体思路 总议题: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反电信诈骗立法 环节一:民有所呼,“会”有所———子议题1:人大代表如何推动反电信诈骗立法? 环节二:连线人大,关注议程———子议题2: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有何不同? 环节三:选一热词,写一议案———子议题3:你若是人大代表,今年两会将有何建言? 教师导入:介绍整本书的设计思路,直接导入,展示素养目标及目录。 环节一:第一篇:民有所呼,“会”有所应 子议题1:人大代表如何推动反电信诈骗立法? 背景材料: 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全国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2.7万起,案件造成群众损失35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8.6%和68.7%,此类犯罪警情占全部刑事警情的比例超过40%。2021年1至8月份有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立案已经达到了65.5万起,同比上升了12.3%……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诈骗组织呈职业化、团体化发展,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本低、收益高、易复制、难追查,反电信网络诈骗专门立法刻不容缓。 教师点拨: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治理,捣毁了不少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取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