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面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本单元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讲述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本框主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以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讲授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本框对应的是课程标准“3.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提示:要求我们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明确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精华。明确法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马克思注意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简述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明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法律是之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学完本框,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坚定对我国治国方式的认同,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动力较强,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已有经验分析。能够自觉预习,形成思维导图。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曾参与议题商议、辩论,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对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法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等知识并不熟悉,理解起来有难度,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有所了解,但是知之甚少,需要教师有效引导。 素养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根据三个相互关联的参照维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结合史实,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明确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精华。坚定政治认同。 在议学合作中,结合我国国家性质及基本国情,明确法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搜集资料,了解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明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 明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法律是之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重点难点 难点:“法的阶级本质” 突破策略:学生分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分析统治阶级的意志与法律的关系,通过交流分享,在师生对话中理解法的阶级本质。 重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突破策略:学生分组搜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建设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领导作用,结合具体案例,珍惜法治成果,形成法治观念,支持法治建设。 整体思路 导入: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数量创近年新高———共审议法律草案、决定决议草案71件,通过其中54件,包括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