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336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491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政治,必修,统编,思想政治,学年
  • cover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面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讲述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本框内容主要依据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讲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学完本框内容,学生要理解我国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坚定对我国治国理政方式的政治认同,培养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本框对应的是课程标准“3.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提示:要求我们理解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一脉相承,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学情分析 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动力较强,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已有经验分析。能够自觉预习,形成思维导图。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曾参与议题商议、辩论,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在生活中感受到法治文化的宣传,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原则基本理解,为学习本节课做了一定的准备。 素养目标 1.结合探究与分享,在商议和师生对话中,了解“法制”和“法治”的区别,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坚定对我国治国理政方式的政治认同; 2.结合议学情境,在议题的引领下,探究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五个原则的理论依据,明确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相适应; 3.通过“当代中国我们更需要德治还是法治?”这一微辩论,明确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 4.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观看法治类视频,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重点难点 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突破策略:结合探究与分享,在商议和师生对话中,了解“法制”和“法治”的区别,通过课堂微辩论理清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 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突破策略:结合议学情境,在议题的引领下,探究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五个原则的理论依据,明确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相适应;观看法治类视频,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整体思路 议题: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开启法治新时代? 问题1.微辩论:我们更需要“德治”还是“法治”? 问题2.分角色:依法治国要求各主体应如何作为? 教师:介绍整本书的设计思路,直接导入,展示素养目标及目录。直接导入或复习导入新课。 环节一:问题1.微辩论:我们更需要“德治”还是“法治”? 教师过渡:通过辩论,能明理,善思,通透,启智,练口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