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337

8.1法治国家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617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法治,国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
  • cover
8.1法治国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面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讲述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本框内容主要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讲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内容。 本框对应的是课程标准“3.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课标的教学提示:要求我们明确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意义,探究法治与生活的关系,归纳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法治保障,展望人们在法治国家享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优美环境和美好前景。 学情分析 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动力较强,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已有经验分析。能够自觉预习,形成思维导图。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曾参与议题商议、辩论,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及本书第七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知识,且通过网络、书籍和其他途径获取了相关资料和信息,为学习本节课做了一定的准备。 素养目标 掌握法治国家的内涵,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结合具体法律的立法宗旨、原则和条文,阐述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增强政治认同; 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说明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认同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重点难点 难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突破策略:通过观看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第二集:大智立法,学生认识到“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古往今来,成功的执政者,无不视立法为治国之要务、理政之圭臬。放眼世界,大凡社会治理得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拥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小组内商议并描述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从而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 重点:法治国家建设的措施 突破策略:学生通过预习,能在课本上找到相关描述,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辨析:良法之下会有法治国家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在思辨中明白: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但有良法并不一定就是法治国家,还要推进宪法的实施,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整体思路 教师导入: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在《规划》中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那么,如何理解良法善治,良法之下会有法治国家吗?如何实现良法善治? 教师:介绍整本书的设计思路,直接导入,展示素养目标及目录。 议题:如何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问题1.为何说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问题2.良法之下会有法治国家吗? 环节一:问题1:为何说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课前播放视频:《良法善治》 议学情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年来,国家立法机关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