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723

河北省沧州市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483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11月,答案,试题,政治,考试
  • cover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思想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两重内涵各自内部对立的是 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②“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与“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从孔子到王阳明,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众多哲学家就像是璀璨星河中的一颗颗星辰。纵观哲学发展史,也许哲学家们解答哲学问题的具体内容已经“过时”,但是他们解答问题的特有方式却具有永恒价值。这说明 A.哲学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其发达程度取决于社会存在的高度发展 B.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哲学追求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完善自身 C.哲学家是真理的发现者,真理都是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哲学具有时代性,而哲学思维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激发思想 3.马克思不是直接从现实出发去解答时代课题,而是通过哲学批判返归现实解答时代课题:1844年的“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1846年的“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这一系列哲学批判使马克思对时代课题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对哲学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 ①“新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②马克思主义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 ③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理论的最高峰 ④唯物史观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彻底颠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年12月,某城市举办了一场园林艺术展,其中一座园林通过巧妙设计,将远处的山景、近处的湖水以及周边的建筑完美融合,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景观。据此推断,中国园林“借景”艺术的奥妙在于 ①师法自然,“化他人之物为我物” ②因势而为,收有限于无限之中 ③构园无格,搭建园中“景”与园外“景”的主观联系 ④借景有意,使不同景物在虚与实、远与近中相互呼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列选项与漫画《滚铁环》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④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当今社会,受脱发困扰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不少人认为,干细胞移植是拯救发际线,告别“秃星人”的有效方法。造成脱发的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