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888

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531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一,必修,人教,物理,学期,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实例分析与实验探究,准确建立加速度的物理概念,理解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矢量,明确其与速度变化量、时间的定量关系。 (2)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m/s ),能结合直线运动情境计算加速度大小、判断加速度方向,区分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特征。 (3)能运用加速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汽车启动、刹车、高铁提速),区分速度、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的本质差异,建立“加速度是连接力与运动的关键物理量”的初步观念。 2.科学思维 (1)经历“比较速度变化快慢→比值定义→概念辨析→规律应用”的思维过程,从“相同时间比速度变化量”“相同速度变化量比时间”中提炼共性,归纳加速度的比值定义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辨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分析”,突破“速度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等思维误区,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3)在加速度计算与方向判断中,掌握坐标系分析矢量的方法,将物理概念与数学工具结合,提升数形结合思维,形成“矢量运算需关注大小与方向”的思维习惯。 3.科学探究 (1)参与“比较速度变化快慢”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如测量不同交通工具启动时的速度变化、不同小球从同一斜面滚下的速度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比较方法,归纳加速度的定义逻辑。 (2)开展“加速度大小与方向的探究”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在不同拉力下的纸带,通过测量纸带上的点迹计算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感知“拉力越大,加速度越大”,培养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能力。 (3)自主设计“生活中加速度的调查”任务,收集汽车、高铁、运动员等场景的加速度数据,分类分析其物理意义,提出“加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培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通过了解加速度在交通(如刹车距离计算)、体育(如运动员起跑提速)、航天(如火箭发射加速)等领域的应用,认识物理概念对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自信与学科兴趣。 (2)在概念辨析和实验探究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混淆易混概念,规范表述物理量,养成细致分析、精准计算的习惯。 (3)结合交通规则(如限速、保持安全车距)分析加速度与安全的关系,认识物理知识在保障社会安全中的作用,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与矢量性:定义为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该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矢量性体现为大小是比值,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 )。 (2)加速度的计算与方向判断:利用定义式定量计算;一维坐标系中通过速度变化量的正负判断加速度方向,区分加速、减速运动(a与v同向为加速,反向为减速)。 (3)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明确三者的定义、物理意义、矢量性差异,避免概念混淆。 2.教学难点 (1)加速度矢量性的理解与应用:难以通过速度变化量()的正负判断加速度方向;无法准确区分“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对运动性质的影响(加速/减速)。 (2)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易陷入“速度大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大”的误区;无法理解“加速度为零是匀速运动,加速度恒定是匀变速运动”。 (3)比值定义法的深化理解:延续速度概念的认知误区,认为“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无法把握“比值反映变化快慢”的本质。 (4)三个物理量的混淆:速度(v)、速度变化量()、加速度(a)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辨析不清。 三、教学环节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