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一、单选题 1.某人用一刻度尺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是:第一次8.28cm,第二次8.82cm,第三次8.27m,第四次8.29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第一次结果是错误的 B.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C.只有第三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D.只有第二次测量结果是正确的 2.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我国一元硬币直径为2.5mm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D.初中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是20s 3.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4.物理实验小组三名同学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名同学依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4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4cm C.2.35cm D.2.4cm 5.如题图所示,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18m。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 A.电子 原子核 原子 B.电子 原子 原子核 C.原子 原子核 电子 D.原子 电子 原子核 6.以下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B.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mm C.人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1s D.中学生的脉搏每秒钟跳动70次左右 7.“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话题引发了创新小组同学们的思考。为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 C.用整本书的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8.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 ) A.5.2cm,5.18cm B.3.2cm,3.18cm C.3.20cm,3.18cm D.3.2cm,3.2cm 9.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得到了以下五个数据:5.51cm、5.50cm、5.51cm、5.49cm、5.35c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B.第五个数据是错误的 C.本次测量的结果是5.50cm D.本次测量的结果是5.5025cm 10.假期时,小明一家人到赤道附近某景点旅游。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小明没有跟随爸爸爬山,而是和另外几个朋友一起躺在山下平静的海滩上观看日落。结果,小明爸爸在山上观察到太阳消失的时间要比地面上小明观察到的该现象足足晚了3min。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则可以判断小明爸爸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最接近( )。 A.450m B.550m C.650m D.750m 二、填空题 11.如下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 12.如图所示,刻度尺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 13.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宽度是 cm。秒表读数为 。 14.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 (1)图甲中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用乙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为 cm;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刻度尺; (2)图乙中,若按视线A来读数,会使最终的测量结果偏 ; (3)一条纸带厚薄均匀,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和n表示)。 15.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 。进行测量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 。其次,还要选择合适的 。 16.如图所示,为了巧测一高度为 H 的小薄药瓶的容积,晓聪同学首先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药瓶的半径,则药瓶的半径 R= mm。接着向瓶内倒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 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倒置后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