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3005

《月夜忆舍弟》理解性默写考点分析(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15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答案,九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理解性默写 《月夜忆舍弟》理解性默写考点分析表 拆分逻辑 内容结构梳理 默写内容 考点分析(重点设问角度) 1(情感铺垫 意境营造) 首联以边塞特有声响写景,勾勒战乱下的边秋夜景,奠定全诗悲凉基调,为后文忆弟抒情做铺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以 “戍鼓”“雁声”听觉意象勾勒秋夜图景,渲染悲凉氛围的句子;2. 表现战乱导致交通断绝、边地沉寂冷落的句子;3. 诗题含 “月” 却未直接写月,先以景物烘托氛围的句子;4. 用最小数量词 “一” 写出环境空旷凄清的句子 2(情感递进 思乡直抒) 颔联由景入情,既点明白露时令,又将主观思乡之情投射于自然景物,实现 “景由情生” 的抒情转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 融入主观感情,突出对故乡、亲人思念的千古名句;2. 既写景点明时令,又暗含思乡之情的句子;3. 运用 “寓情于景” 手法,表达感物伤怀、思念家乡的句子;4. 以 “月” 为核心载体,抒发对故乡深切眷恋的句子;5. 运用对偶手法,对仗工整且兼具纪实与抒情的句子 3(情感深化 现实陈述) 颈联由抒情转入叙事,以 “有”“无”对比手法直陈兄弟离散、家园破碎的悲惨现实,情感从 “思念” 升级为 “担忧”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 以 “有” 与 “无” 鲜明对比,抒发兄弟离散愁思的句子;2. 直接陈述安史之乱中亲人离散、家书难通悲惨现实的句子;3. 概括战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普遍遭遇的句子;4. 道尽战乱中亲情脆弱,饱含对兄弟牵挂与担忧的句子;5. 实现从 “望月思亲” 到 “担忧生死”情感转折的关键句子 4(情感升华 忧国忧民) 尾联揭示家书不达的根本原因,将个人遭遇与时代战乱结合,深化主题,从个人思念升华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与《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表达音信隔绝之苦异曲同工的句子;2. 点明战乱未息是家书不达根本原因,深化战乱之苦的句子;3. 将个人思念与国家战乱结合,体现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4. 含蓄批判安史之乱对民生摧残,反映时代战乱与民生疾苦的句子;5. 体现杜甫 “诗史” 风格,以个人经历折射时代全貌的句子 小试牛刀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以边塞特有的 “戍鼓”“雁声” 构建秋夜场景,渲染悲凉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 诗中既点明白露时节的自然特征,又融入对故乡深切思念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月夜忆舍弟》中,用 “有” 与 “无” 的强烈对比,凸显兄弟离散、家园无存悲惨境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与《春望》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情感相近,表达战乱中音信难通无奈的句子是:_____,_____。 诗题虽为 “月夜”,却先以景物铺垫,未直接写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 运用 “寓情于景” 手法,将思乡之情寄托于月色,体现 “景由情生” 的句子是:_____,_____。 直接陈述安史之乱背景下,兄弟天各一方、生死不明悲惨现实的句子是:_____,_____。 点明 “战乱未止” 是家书难寄根本原因,体现诗人对时代局势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 以极简数量词 “一” 反衬边地空旷,强化凄清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 体现杜甫 “诗史” 风格,以个人家庭遭遇折射战乱下民生疾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 从听觉角度描写边地秋夜,暗示战乱未息、社会动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 实现从 “写景烘托” 到 “思乡抒情” 自然过渡,兼具时令与情感表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 饱含对兄弟的牵挂,道尽战乱中亲情难以维系的脆弱与无奈的句子是:_____,_____。 将个人对亲人的思念升华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体现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 综合题型(跨句类默写)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先以 “_____,_____” 勾勒边塞秋夜的萧瑟图景;再以 “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