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沧海》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雄浑壮阔的意境,体会曹操建功立业、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2.积累“碣石”“澹澹”“竦峙”“萧瑟”等词语,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背诵并默写诗歌,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初步体会古典诗歌的语言美。 学习任务 一、基础积累·感知诗歌概况(必做) 字词预习 1.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碣( )( )澹( )( )竦( )( ) 峙( )( )萧瑟( )( )洪( )( ) 波( )( )涌( )( )星( )( ) 2.联系上下文及资料,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碣石:_____ 澹澹:_____ 竦峙:_____ 萧瑟:_____ 洪波:_____ 星汉:_____ 诗歌初读 1.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节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建议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边读边思考:诗歌围绕“观沧海”写了哪些景物?用“____”画出描写景物的诗句,用“﹏﹏”画出体现诗人情感或志向的诗句。 二、提升探究·品味表达技巧(选做) 名句品析 1.研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思考:这句话在诗歌中起到什么作用?“临”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 2.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说说这几句诗是如何描绘沧海景象的? _____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展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_____ 写法探究 1.诗歌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和志向的? _____ 2.诗歌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如用词、节奏、韵律等)。 _____ 3.对比《观沧海》与其他写景古诗(如《次北固山下》),说说本诗在写景角度和情感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_____ 三、拓展延伸·联结生活体验(选做) 知识拓展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创作背景(如北征乌桓的历史)及《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相关信息。 2.搜集曹操的其他诗歌(如《龟虽寿》《短歌行》),体会其诗歌风格的一致性。 生活迁移 1.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如高山、江河、湖泊),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如豪迈、宁静、坚定),不少于100字。 _____ 2.思考:在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或想要表达志向时,会通过什么方式传递情感?古典诗歌对你的表达有什么启发? _____ 分层设计 1.基础层:完成任务一的全部内容,背诵并默写诗歌。 2.提升层:在完成基础层任务的基础上,选择完成任务二的内容。 3.拓展层:在完成基础层和提升层任务的基础上,选择完成任务三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评价建议 《观沧海》学习评价表(星级评分)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概括 星级(1-5星) 备注 自我评价 1.字词掌握与理解;2.诗歌朗读、背诵与默写;3.关键诗句标注;4.(选做)名句品析、写法探究及拓展任务完成情况 同伴评价 1.字词正确率;2.诗歌背诵熟练度与默写准确率;3.(选做)赏析探究合理性;4.交流表达清晰度 教师评价 1.学习任务完整性;2.字词、诗歌理解与默写正确率;3.(选做)探究拓展思考深度;4.学习态度(认真/及时) 《观沧海》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感知诗歌概况(必做) 字词预习 1.注音及组词 碣(jié)(碣石)澹(dàn)(澹澹)竦(sǒng)(竦立) 峙(zhì)(对峙)萧瑟(xiāosè)(秋风萧瑟)洪(hóng)(洪水) 波(bō)(波浪)涌(yǒng)(涌动)星(xīng)(星光) 2.词语理解 碣石:古代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是曹操登临观海的地点。 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文中描绘大海水面辽阔、波纹起伏的景象。 竦峙:高高地挺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