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 海陆变迁 【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综合思维:依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演示板块运动,认识海陆地形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4.人地协调观:阅读火山、地震实例及相关知识,关注人类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学业要求】 学习本部分内容后,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主要分布规律和海陆地形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关注火山、地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防御灾害的具体措施。 【自主学习】 <知识点> 1.地表形态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者陆地变成海洋。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从海陆变迁的事实和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大陆漂移假说 地球原先只有一块大陆,四周被广袤的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大陆开始破裂,像漂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漂移。大约距今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的陆地和海洋的基本面貌。 (1)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谁?是发现了什么现象受到启示的? (2)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3.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则比较活跃。 (1)地球表层可分为哪些板块?几乎全部在海洋中的板块是哪个? (2)图中,“←→”表示 ;“→←”表示 。 (3)地球上的裂谷、海洋和海岭(大洋中脊)是板块的 (碰撞或张裂)运动形成的;而海沟、弧形岛屿群则是板块的 (碰撞或张裂)运动形成的。 4.火山与地震 火山活动和地震都是地表形态激烈变化的表现。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 (1)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位于什么位置? (2)你能在图上描画出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和火山带吗? 【实践活动】 活动一:拼合非洲和南美洲 材料准备:1个地球仪、1张描图纸、1支笔、1把剪刀。 实践过程: 1.把描图纸覆盖在地球仪上,用笔描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的轮廓。 2.把描好的两幅图剪下来,试着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拼合处是否基本吻合。如果吻合,请认真思考原因。 3.请演示这两块大陆可能是怎样漂移的。 活动二:拼图游戏 活动要求: 自制六大板块拼图(或计算机演示),由六位同学演示任意两大板块相遇时的运动方向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问题思考: (1)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 (2)有人说地中海将会消失?你认为可能吗?请说出理由。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了三叠纪时期中国北方陆生四足动物的代表———中国肯氏兽”的化石标本。该化石在中国、非洲以及美洲大陆等地都有发现。下图示意东西半球和肯氏兽。据此完成1、2题。 1.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大洲可能是( )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⑤⑥⑦ 2.肯氏兽化石的分布远隔重洋,可以证明( ) A.气候的变化 B.大陆漂移 C.动物大迁徙 D.海平面下降 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相当于6亿2千万吨TNT炸药,有媒体推测可能相当于48000枚广岛原子弹的威力。下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和汤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汤加与日本都位于( ) A.喜马拉雅地震带 B.亚欧板块内部 C.太平洋板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