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2025-202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培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一路向北》的歌声一直在校园上空回荡着,似乎预示着毕业季的到来。随手拿起拍立得,我们拍了张照片。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晚风吹起我们的发梢。今天,考场外,柳条轻轻飞舞。风一如那日温柔,撩起我的记忆、bō动我的心弦。 ②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季毕业时。青春的我们,信心满怀,背起行囊,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睿智的我们,满怀理想,点燃青春,挥别昨日,开启一段斩新的人生旅途。即使选择了远方,我们就不怕风雨兼程。 ③如诗如画的青春回忆总是赶不上生命的脚步,烟水迷茫的沧波永远落后于憧憬的丽帆。愿我们的青春岁月如同三月的樱笋,五月的榴锦一般,向阳生长,不负伟大时代,不负美丽韶华。 1.给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旅 途 bō 动 2.给□处填写正确的标点,找出并改正选文第②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标点: 改 3.第②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结合语境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 B.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C.互联网时代,“快餐”式阅读方式快速收集了络绎不绝的资讯。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5.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如那日温柔”中的“温柔”和“烟水迷茫的沧波”中的“迷茫”都是形容词。 B.“背起行囊”“信心满———“如诗如画”“轻轻飞舞”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句子的主干是“尊老爱幼是美德”。 D.“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一句中的“在世界桥梁史上”作定语。 6.同学们正在分享对古诗文中意象的理解,请你根据对话补全内容。 小轩:古人常以鸟的意象入诗。你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① , ———,借子规鸟的鸣叫来表达飘零离恨的心境;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② , ———,借鹤飞冲天的形象来引出壮志豪情。 小文:古人也常以水的意象入诗。你看谭嗣同《潼关》中的“③ , ———,表达了自己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④ , ———,是对时序交替、生命更迭的理解。《论语·子罕》中的“⑤ , ———,是对时光易逝的叹息,提醒我们且行且珍惜。 小蕾:看来想要学好古诗文,还真得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呢。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的“⑥ , ———。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崇祯七年闰中秋,会各友于藏山亭①。每友携斗酒、五簋②、十蔬果、红毡一床,席地鳞 次坐。在席七百余人,能歌者百余人,同声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诸酒徒 饮酒酣,酒行如泉。夜深客饥,借戒珠寺斋僧大锅煮饭饭客,以大桶担饭不继。命小侯芥竹、楚烟③于山亭演剧十余出观者千人四鼓方散。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卷八》) 【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