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2025-202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培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小勤搜集了几段关于“雁”的文字和大家分享,请按要求帮其完成相关题目。 【甲】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蓄积着力量,等候那春日的暖流。待万物苏xǐng,鸟雀归来,空气中又迩漫起生命的活力。这算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乙】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丙】斑头雁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是因为在斑头雁的红细胞中,【A】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个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构成的。【B】通过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他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C】可在近9000米左右的高空从容自在地飞行。 1.给甲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雾霭( ) 缄默( ) 苏xǐng( ) 2.甲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段中画线词语“第一群”中,“第一”的词性是 ,“群”的词性是 。 4.甲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5.给乙段方框处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6.丙段文字是小勤分享的《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A】处画线句为句式杂糅,应将“ ———删去。 【B】处画线句为成分残缺,应将“ ———或“ ———删去。 【C】处画线句为语义重复,应将“ ———或“ ———删去。 小深认为在新闻中加入古诗词会增加可读性,请你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填空。 7.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9.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李白《淀荆门送别》) 10. ,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甁《黄鹤楼》) 11.在新闻写作时,如果想表现雄壮壮阔的边塞风光,我们可以引用《使至墓上》中的“ , ———。 二、阅读(45分) 【知历史增智慧】 “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忧国报国的英雄事迹,小莞正在整理宋史中的爱国将士名片,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元桂,抚州人。淳祜四年进士。累官①知②临江军。时闻警报,筑城备御,以焦心劳思致疾。开庆元年春,北兵至临江,时制置使③徐敏子在隆兴,顿④兵不进。元桂力疾登城坐北门亭上督战矢石如雨,力不能敌。吏卒劝之避去,不从。有以门廊鼓翼蔽之者,麾⑤之使去。有欲抱而走者,元桂曰:“死不可去此。”左右走遁。师至,元桂瞠目叱骂,遂死之。县⑥其首于敌楼,越四日方敛,体色如生。 (选自《宋史·陈元桂传》) 【注释】①[累官]积功升官。②[知]掌管。③[制置使]官名。④[顿]驻扎。⑤[麾]指挥。⑥[县]同“悬”。 1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联系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词语推断法:义不容辞 及鲁肃过寻阳 查阅字典法:①赶上;追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