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3616

专题02声与听觉(课件 43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八上期中复习知识点+习题

日期:2025-11-2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119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题,知识点,复习,期中,科学,教版
  • cover
(课件网) 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 考点复习 专题02 声与听觉 01 知识剖析 考点01 声音的产生 02 1 .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探究1 实验探究2 实验过程 把一根橡皮筋套在椅子背的一角,用手将它拉紧,拨动橡皮筋。仔细倾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同时仔细观察橡皮筋的振动情 况。推测橡皮筋的振动与听到的声音之间有什么联系 将手指轻轻放在自己的咽喉处,然后发出“啊———的声音,体会手指的感觉 实验图示 实验现象 当橡皮筋振动时,它就会发出声音;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它就停止发出声音 当发出声音时,手指可以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01 声音的产生 02 2.声源 (1)概念: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2)能成为声源的物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如:敲打桌子时,桌子振动发出声音;小溪的水流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吹笛子时,空气在笛子内振动发出声音。 思考与讨论 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振动来发声的。 考点02 声音的传播 02 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 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教材深挖 “真空铃”实验中实验推理法的应用 1.在抽空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 ,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于是,我们可推测: 如果能把玻璃罩内抽成真空,那么我们就听不到 铃声了。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结 论的研究方法,叫作实验推理法。 2.不管怎样向外抽玻璃罩内的空气,离实验装置很近的 同学还是能听到微弱的铃声,这是因为玻璃罩内很难真 正抽成真空状态,总会有稀薄的气体可以传声。 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小电铃,小电铃 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少量声音, 但这也从另外一个角 度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实验图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名同学轻敲桌面,另一名同学把耳朵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将两张课桌移开一条小缝,重复以上实验 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可以听到清晰的敲击声;两张课桌移开一条小缝,听到的声音很小,甚至听不到。说明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课桌传播的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将两块铁块或石块放 在玻璃缸内的水中互 相撞击 可以听到撞击声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 封的玻璃罩内,接通 电源使电铃发声,逐 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 气,听听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听声音的变化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 空气,听到的声音逐 渐变小,最后几乎听 不见声音;再让空气 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02 声音的传播 03 2.声音传播的条件 (1)介质:声音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 (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思考与讨论: 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不合理。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即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人听不见爆炸声。 实践活动: 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能听到同学说话的声音,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注意:如果棉绳不拉紧,听见声音的效果较差或将听不见声音 考点03 声波 03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类比水波,理解声波 (2)声波的概念: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这种波叫作声波。 (3)声波将声音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其实它传递着的是能,而非物质。 例如,雷电发生后,雷声以声波的形式将能向 四面八方传播,到达我们周围,使我们周围的空 气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雷声,但雷电发生 处的空气并没有到达我们的周围。 水波 声波 图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