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3732

第14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230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答案,上册,八年级,语文,学年
  • cover
第14课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达标题 (共40分) 1.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12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诗歌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对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从楚国游 (从:往,到) B.山随平野尽 (尽:消失) C.月下飞天镜 (下:下面) D.仍怜故乡水 (怜:喜爱)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叙事,点明此行是远离故乡,到楚地漫游。 B.颔联描写船出三峡后视野开阔、江水奔腾的景象。 C.颈联以动衬静,描绘了月夜江面的宁静优美。 D.尾联含蓄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不舍之情。 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以"渡"字开篇,以"行舟"收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山随平野尽"一句,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移动的视觉感受。 C."江入大荒流"中的"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情感奔放,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5. 下列诗句中,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境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下列对诗歌体裁和题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题材是送别诗。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题材是山水诗。 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题材是思乡诗。 D.这是一首古体诗,题材是边塞诗。 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时所作,展现了他远大的抱负。 C.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D.这首诗写于诗人入长安求仕之后,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8. 诗歌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综合性学习活动。(10分) 学习了《渡荆门送别》一诗,班级准备开展以"李白与长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名句积累】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描写长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本诗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诗意描绘】请选择诗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联,发挥想象,将其描绘的画面用简洁的语言再现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