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 )行 屠大窘( ) 尻尾( ) 苫蔽( ) 眈眈( ) 黠( ) 假寐( ) 瞑( )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 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并驱如故 (2)受其敌 (3)顾野有麦场 (4)弛担持刀 (5)其一犬坐于前 (6)意将隧入 (7)断其股 (8)盖以诱敌 4.比较下列加点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1)止 (2)前 (3)乃 (4)意 5.词类活用。 (1)一屠晚归 (动词用作名词, ) (2)一狼洞其中 (名词用作动词, ) (3)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 )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用作动词, ) (5)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 ) (6)止增笑耳 (动词用作名词, ) 6.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填空。 (1)“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假寐”是指:“ ” (2)表现狼阴险狡猾的句子是:“ ”、 “ ”、“ ” (3)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 ” 7.整体感知。 (1)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遇狼→ 狼→ 狼→ 狼 (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8.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见于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相应的故事或作品名称。 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关于狼的成语在感彩上有什么相似点?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炀,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日似瞑,意取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请教。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并驱如故 ( ) (2)弛担持刀 ( ) (3)乃悟前狼假寐 ( ) (4)狼亦黠矣 ( )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阅读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②,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④,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⑤。此事从侄⑥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①杂畜:混在一起豢养。②驯:驯服。③俟:等着。④觉:察觉。⑤革:皮。⑥从侄:堂侄。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将啮其喉 (2)信不诬哉 (3)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5.本文表现了狼的什么性格?主要揭露了什么?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