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_____ 考号 装 订 线 )三年级科学期中考试 一、填空,选择正确的词语填进括号里,共8分。 腐殖质、固体、山体、砂粒、质量、体积、液体、过滤、土壤、植被 1.( )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的疏松表层,由岩石碎屑和腐烂的动植物残体形成。 2.土壤中有大颗粒的( ),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3.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 ), 它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4.不是所有的土壤都是肥沃的,如( )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不断流失,往往比较贫瘠。 5.(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6、像书、桌子、铅笔、石头这样的形态的物体是( ),它们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相同( )的水中的溶解量不同。 8.用( )的方法分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二、选择,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共6分。 1.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水后能握成团,能搓成条,颗粒最细腻的是( )。 A.砂质士 B、黏质土 C、壤土 2.花生喜欢生长在渗水性,透气性最好的( ) 中,水稻喜欢生长在保水性, 保肥能力最好的 黏质土中。 A.砂质士 B、黏质士 C、壤质土 3.为了增加土壤肥力,人们可以用( )的办法。 A.植树造林 B、施农家肥 C、轮作或休耕 4.下列物品中,都是液体的是( )。 A.可乐和雪碧 B.橙汁和面条 C.馒头和稀饭 5.关于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电子天平随便找个地方放下,打开电源。 B.按归零键,确保在称量之前数字显示为“0”。 C.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6.在完成实验《想办法把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时,其中一种混合物是红糖和沙子,我们采用的是下面( )方法进行分离。 A.用筛子把红糖筛出来。 B.用磁铁把沙子吸出来。 C.把混合物放入水中,红糖溶解,分离出沙子,再蒸发得到红糖。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共6分。 1.土壤是覆盖在在地球表面的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 2.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 3.把土壤里的小动物都清理干净,可以防止土壤被污染。( ) 4.固体与固体混合后,体积和质量都不变。( ) 5.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也有改变。( ) 6.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 四.实验题 ,每空1分,共10分。、 1. 研究土壤的成分。(将黏土沙子、水分、气泡、空气),填入下面对应的括号里,每空1分,共4分)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A、用纸巾包住土壤捏一捏 纸巾是湿的 土壤里含有( ) B、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 )冒出 土壤含有( ) C、搅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在水中分层 土壤含有( ) 2.做模拟水土流失的实验时,(1).取两块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 ,另一块 没有植被覆盖 ,分别放入一端垫高的托盘中;(2).往两块土壤上浇同样多的水 ,模拟自然界自然降雨 的情况;(3).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植被的土壤被水冲刷后流出的水比较( ),水比较清澈。无植被覆盖的土壤被水冲刷后流出的水比较( ),水很( )。实验结论( )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选择(少,多,植被、浑浊),填在括号里。(4分)。 3.探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体积的变化.(2分) (1)、实验步骤:(1)黄豆、玉米粉、绿豆各取50克,混合后质量为(150克),说明固体混合后质量大小( )变化。(有,没有)。 (2)、黄豆、玉米粉和绿豆各取20毫升,混合后总体积是50毫升了,比混合前少了10毫升。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前后体积( )。(不变,要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