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6397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日期:2025-11-2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6082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分子,必修,2019,人教,生物学,高中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1.下列有关酶的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斯帕兰札尼发现了化学消化 B.毕希纳利用丙酮作溶剂提取了酿酶 C.萨姆纳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D.切赫和奥尔特曼发现少数酶是RNA 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产生气泡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3.氯化铁溶液中的Fe3+和肝脏研磨液都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某研究小组设计下表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反应物 加入物质 条件 现象 1 H2O2 质量分数为 20%肝脏研磨液 室温 大量 气泡 2 H2O2 质量分数为 3.5%FeCl3溶液 室温 3 H2O2 煮沸后冷却的 肝脏研磨液 室温 A.1号实验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肝脏研磨液的浓度大于FeCl3溶液浓度 B.2号实验会产生气泡,但数量少于1号实验 C.滴入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不能使用同一个胶头滴管 D.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其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2024·佛山南海期末)下图为酶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c段表示无酶催化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b~c段表示有酶催化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b~d段表示酶催化反应时降低的活化能 D.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将上移 5.酶为生活添姿彩,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酶制剂,如促进消化的多酶片、加酶洗衣粉、含酶牙膏等。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酶共有的元素是C、H、O、N B.酶制剂具有催化和水解的作用 C.酶能显著提升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酶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6.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该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A.该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7.(2024·深圳龙岗区期末)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促进DNA与二苯胺试剂的显色 8.(2024·汕头期末)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作用机理是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结合后起催化作用,有的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类似,能与酶活性部位结合,但不破坏酶活性部位。如图是某种酶活性部位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肽链折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 B.酶活性部位具有特异识别功能 C.高温能使必需基团的肽键断裂 D.不破坏活性部位,酶就能起作用 9.(2024·江门测试)学生兴趣小组利用含过氧化氢酶的新鲜红薯片进行实验:学生向两组试管加入H2O2溶液,再向组别二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红薯片,一段时间后,测量并统计两组试管的氧气增加量平均值。该实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见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氧气增加量/(cm3·g-1) 组别一 组别二 0 0.03 1.61 30 0.05 1.69 40 0.34 3.15 50 1.15 4.92 60 1.67 2.87 A.组别一和组别二加入的H2O2溶液的量是不同的 B.组别二在加入红薯片后再把温度调整到预设温度 C.组别一的结果说明加热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过氧化氢酶在60 ℃时的活性比在30 ℃时的活性低 10.检测乳糖酶活性是临床诊断乳糖酶缺乏症的常用手段。医学上常在溶解有乳糖的磷酸钠缓液中加入小肠黏膜液,37 ℃保温30 min后用50%硫酸终止反应,乳糖水解产物在氧化酶的作用下与显色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计算乳糖酶活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乳糖酶降低乳糖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具有高效性 B.乳糖水解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