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学情调研 8.乌鲁木齐比北京晚迎来黎明,其原因与()无关。 19.5月8日下午2时,状状的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 A.北京位于乌鲁木齐的东边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竞然还是5月8日下午2时。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4分) 9.下列动物的活动受地球自转影响的是( A.地球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1.如图甲、乙所示,两个装水的玻璃容器的水中各有一个小球。从容器侧面观察,两个小蝶 A.青蛙冬眠 B.大雁南飞 C.蝙蝠夜行 B.美国机场的时钟在12小时之前停止了工作 大小相同。如果将小球从水中取出比较,结果是( 10.右图两幅图是北京地区某地不同季节正午时分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的情形,据图可判断 C.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 )图是夏天拍的。 20.下列动物中不需要冬眠的是( A.甲容器里的小球大 A.① A.刺猬 B.熊猫 C.乌龟 B.乙容器里的小球大 甲 B.② 2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对光②上片③调焦④安放⑤观察并记录。排序正确的是( C.两个容器里的小球一样大 ① ② C.无法确定 A.①②④⑤③ B.④①②③⑤ c.②0③⑤④ 2.有关显微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 11.用下图所示放大镜的镜片观察同一物体时,获得的视野最大的镜片是( 22.小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更换目镜,调 A.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节焦距后,小黑点仍不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最有可能在( )上。 A.载玻片 B.目镜 C.物镜 B.放大镜→光学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A.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3.菲菲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玻片标本时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 B.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间,应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 12.下列关于微小世界的说法错误的是( C.池塘里有很多微生物,但取一滴池塘里的水,微生物就很少甚至没有 A.右下 B.左上 C.左下 A.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可以扩大我们认识事物的范围 24.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发现刚观察到的草履虫运动很快,马上就消失了,要想 B.观察微小事物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 更好的观察,可以( )。 4.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微小世界其实就是微生物 A.更换更大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 A.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1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B.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B.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C.用吸水纸把水分吸干 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5.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方式,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5.下列所示的各种微生物是草履虫的是( A,托勒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哥白尼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B地球公转过程中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C.科学探索需要不断寻找新证据,来排除或修正观点 C.如果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依然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15.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这是因为( )。泰分 26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吸管代表“地轴”,模型上的切痕代表“赤道”,这根“地轴”应该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与“赤道”(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A.平行 B.垂直 C.倾斜23° 6.下列假设中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2 .在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乒乓球静止不动,让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