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6706

第6章 第1节 第2课时 有丝分裂(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日期:2025-11-2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97292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分子,必修,2019,高中,生物学
    第2课时 有 丝 分 裂 1.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 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 ④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⑤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A.③①④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④③⑤② 2.下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3.(2024·广东大湾区期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骨髓造血干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时的图像(只列出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①在间期复制,在前期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 B.结构②表示染色体,该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 C.结构③将该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缢裂为两部分 D.图中细胞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 4.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B.B~C段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 D.D~E段细胞中出现细胞板 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的浸提液处理蚕豆根尖48 h后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在处理组根尖分生组织的分裂期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据此推测,浸提液最可能抑制蚕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 A.DNA的复制 B.纺锤体的形成 C.细胞板的形成 D.核膜的重新形成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位置上,含染色单体 C.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分裂末期,细胞内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7.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最主要的特点是() A.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 B.无染色体的复制 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相同 8.(2024·深圳期末)细胞核中的DNA不是呈游离态,而是和蛋白质紧密结合,在细胞分裂前、后以染色质形态存在,在细胞分裂时转变成染色体。这种变化的意义不包括() A.更好地保护遗传物质 B.有利于产生遗传变异 C.便于遗传物质分配到子细胞 D.有利于细胞核存贮DNA 9.(2024·茂名期末改编)甲、乙、丙是某生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丁是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下列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甲所示时期随着DNA复制,染色质逐渐变成染色体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数都为8,都存在染色单体 C.图乙时期的染色体行为是保证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亲代相同的关键 D.甲、乙、丙三细胞都处于图丁中的b~c段 10.(2024·肇庆期末)下图为一条染色体的结构示意图。高等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和动物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都属于微管蛋白,它们形成的纺锤体必须有附着支点,即动粒,才能实现对染色体的牵拉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前的分裂间期,细胞核内会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微管等的合成 B.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央形成一个赤道板,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其中 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体和动粒的共同作用下移向细胞两极 11.(2024·广州番禺期末)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