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6989

第一章 单元大概念(课件 学案)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9509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章,单元,概念,课件,学案,高中
    章复习 单元大概念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1. 排布规律 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即1s→2s→2p→3s→3p→4s→3d→4p→5s→4d→5p→6s… 泡利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洪特规则 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说明]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利用此规律可解释: (1)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Cr:[Ar]3d54s1;Cu:[Ar]3d104s1。 (2) 第一电离能反常的大 I1(N)>I1(O);I1(Mg)>I1(Al)。 (3) 稳定性 高温下Cu2O比CuO稳定;Fe2O3比FeO稳定。 2.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举例 电子排布式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简化电子排布式 Cu:[Ar]3d104s1 价层电子排布式 Fe:3d64s2 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示式) O: 价层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示式) O: 3. 常见电子状态的描述(以基态硫原子为例) 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 运动状态(等于电子数) S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则有1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空间运动状态(等于轨道的总数) 基态S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其轨道数为1+1+3+1+3=9,则有9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伸展方向(看轨道类型) s轨道为球形,只有1种伸展方向,p轨道有3种伸展方向,则共有4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不同能量的电子(看能级数) 基态S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有5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前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的判断 1. 主族元素未成对电子数 (1) ⅠA族、ⅢA族、ⅦA族:1个 (2) ⅣA、ⅥA族:2个 (3) ⅤA族:3个 2. 第四周期副族元素未成对电子数 (1) ⅢB族(Sc)、ⅠB族(Cu):1个 (2) ⅣB族(Ti)、Ⅷ族(Ni):2个 (3) ⅤB族(V)、Ⅷ族(Co):3个 (4) Ⅷ族(Fe):4个 (5) ⅦB族(Mn):5个 (6) ⅥB族(Cr):6个 元素周期律 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1→7(第一周期1→2)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递增 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0族除外) 逐渐增大 主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1→+7(O、F除外);最低负价由-4→-1 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非金属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H、B除外)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 弱 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 呈增大趋势(ⅡA、ⅤA反常) 逐渐减小 主族元素的电负性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原子结构分析 1. 电离能与原子结构 (1) 从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来判断。 A原子比B原子的半径大,且A原子的核电荷数比B原子的小,所以A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于B, 故第一电离能:AI1(O)。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2p能级处于半充满,比较稳定,难失电子,故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更大。 ②第二电离能:I2(Ti)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