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9821

3.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题型专练(原卷版+解析版)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2737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2024,科版,物理,初中,解析
    3.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题型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题型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 3 【题型3】实像和虚像 6 【题型4】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10 【题型5】光污染 13 【题型6】凹面镜和凸面镜 16 【题型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典型例题】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可以让成像更清晰 B.两支蜡烛应完全相同 C.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像变大 D.做多次实验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B 【解析】玻璃板能透过光,用玻璃板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 为了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需要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故B正确;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像的大小也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 本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而不是减小误差,故D错误。 【举一反三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答案】A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正确;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一样大,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此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仍然完整,故C错误; 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所以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不会影响成像,像不会被遮挡住,故D错误。 【知识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举一反三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当玻璃板如图放置时,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此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不能 相等 【解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图中玻璃板的放置不易确定像的位置,可能无法找到像。 物距等于像距,此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举一反三3】晓涛利用两支可调节高度的电子蜡烛A和B、薄玻璃板、白纸和刻度尺,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请你帮助晓涛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薄玻璃板竖立放在白纸上,电子蜡烛A作为物体竖立放在薄玻璃板前的适当位置,打开电子蜡烛的电源,观察到玻璃板中出现蜡烛A清晰的像; (2)将蜡烛B放在薄玻璃板另一侧,调整蜡烛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 时,用刻度尺测量此时物距为u,蜡烛B的高度为h,记录表格; (3) ,记录数据; (4)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2)完全重合 (3)重复实验 (4)如下表 【解析】(2)将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面,手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以确定像的位置。 (3)为了得到普遍结论,应该多测几组实验数据来分析。所以要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实验,记录数据。 (4)待测物理量有两个,分别是物距和像距;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测量,据此设计如下表格,实验次数及1、2、3、4、5作为表头,下面分别是物距u/cm、像距v/cm,据此画出表格。 【题型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  ) A.ae B.bc C.bd D.cd 【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人在平面镜里成的像的位置。分别过乙的像的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的像的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