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核心变化说明 语法定位与要求 单独设置 “课程内容” 章节,将名词纳入 “语言知识” 模块下的 “词类” 体系,与主题、语篇、文化知识等六要素整合关联;语法项目表明确划分词类、构词法、句法三大类,名词作为词类核心内容单独列项。 无独立 “课程内容” 章节,名词仅作为 “语言知识” 下属语法点,列出可数 / 不可数名词、专有名词、所有格 4 类基础要求 从 “零散知识点” 升级为 “系统内容体系”,强化与语篇、主题的衔接,教学逻辑更清晰。 目标定位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目标聚焦 “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名词实现交际功能”,突出语用准确性与表意功能;要求结合四维素养,实现育人价值。 侧重名词的形式记忆(如单复数变化、所有格规则),强调知识达标 名词教学从 “会规则” 升级为 “会运用”,强调在真实场景中解决语言问题,体现育人本质。 文化知识 ① 保留基础分类,新增 “主谓一致” 与名词的关联要求;② 强化专有名词的文化属性,新增中国文化相关名词。 名词知识范围有限,仅明确可数 / 不可数名词、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四类基础内容;无主谓一致关联要求,专有名词以通用类为主,未涉及文化专属名词系统要求。 既明确量化标准(核心词汇数量),又补充文化类、实用类名词,强化文化渗透。 纬度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高频题型:单项选择题、词汇填空题等,聚焦基础应用;语篇题型涉及短文改错题等,侧重语境运用;另外写作中会隐形考察名词准确拼写与搭配。 考查形式 基础类:可数 / 不可数名词辨析、单复数转换、所有格(共有 / 各自所有)规则应用 语境类:主题语篇中(校园、文化、购物等)的名词词义辨析、固定搭配(如 “a piece of advice”) 文化类:中国传统节日、非遗相关专有名词拼写与辨析(如 “Lantern Festival”) 核心素养考查 语言能力:通过词形转换、语境选词考查名词在真实场景中的准确运用 文化意识:对比中西方文化名词,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思维品质:依托语篇逻辑推理名词词义 学习能力:通过高频错误点考查规则归纳与纠错能力 一、名词与主谓一致的适配规则(课标新增) 需根据名词的数、意义及类别判断谓语动词形式: 1. 集体名词(如 family、team)表整体时谓语用单数,表个体时用复数(The family is big. / The family are eating.); 2. 单复数同形名词(如 sheep、fish)依语境意义定谓语(A fish is swimming. / Three fish are in the pool.); 3. “the + 形容词” 表一类人(如 the poor)作主语时,谓语用复数。 二、中国文化专有名词体系(课标 2022 版新增) 需掌握课标新增的三类核心名词: 1. 传统节日(Double Ninth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 2. 非遗文化符号(Beijing opera、paper-cut); 3. 传统器物(chopsticks、porcelain)。 核心要求:拼写需首字母大写,搭配固定动词(如 celebrate、learn about) 三、复合名词的构成与变化(课标 2022 版新增) 明确复合名词四大构成类型及规则: 1. 名词 + 名词(bookstore→bookstores,复数加在核心名词后); 2. 动词 - ing + 名词(reading room→reading rooms); 3. 形容词 + 名词(green tea→green teas); 4. 特殊类(man teacher→men teachers,前后词均变复数)。 四、主题语境中不可数名词量化(课标 2022 版强调) 需在 “购物、餐饮、咨询” 等真实场景中精准运用量化结构: 1. 液体类(water/milk)用 a bottle of/two bottles of; 2. 抽象类(advice/information)用 a piece of/some; 3. 食物类(bread/rice)用 a loaf of/a bowl of。 五、名词作定语的单复数特殊规则(课标 2022 版强调) 聚焦三类特殊情况: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