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练九 环境安全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025·东北三省四市一模)为加强对祁连山高寒沼泽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人员分三部分构建生态保护关键区(下图):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叠加沼泽湿地空间分布获得生态源地;将能克服生态阻力把生态源地连接并承载物种迁移扩散的重要通道提取为生态廊道;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交汇点以及生态廊道的转折点提取为生态节点。据此完成1~3题。 1.高寒沼泽湿地的调节服务功能主要体现为( ) ①土壤保持功能 ②水源涵养功能 ③提供动物资源 ④净化空气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科研人员在提取生态廊道的过程中,考虑与生态阻力指标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年最高气温 B.海拔和坡度 C.土壤含水量 D.人类足迹强度 3.科研人员建议将大通河源区的沼泽湿地划到祁连山国家公园内,是因该区域( ) ①受人类活动干扰风险大 ②便于与其他片区共同开发 ③湿地面积大,生态环境好 ④与其他片区物种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5·新疆二模)自然保护区是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不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尽相同。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下图示意我国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最可能为( ) A.生物化石 B.砂岩峰林 C.沙生植物 D.沿海滩涂 5.图中甲地可以从事的人类活动是( ) A.旅游活动 B.特殊科研 C.教学参观 D.水产养殖 (2025·湖北武汉二模)农业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农业产值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下图示意2000—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 ) A.2000—2003年快速下降 B.2004—2009年先降后升 C.2010—2021年快速增长 D.2000—2021年波动变化 7.2000—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及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分别为( ) A.减小,减小 B.增大,减小 C.减小,增大 D.增大,增大 8.对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起减缓作用的是( ) A.提高畜禽类消费水平 B.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率 C.积极提倡使用有机肥 D.提高农用薄膜使用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4分。 9.(2025·安徽合肥二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斯加地区冻土发育,针叶林广布,森林山火频发。山火影响大气、植被和土壤中碳储量的变化。通常,人们可以采取计划烧除这种干预方式,即用小火烧除林区地表积累的可燃物,降低森林山火发生的风险,增强植被固碳作用。图1示意阿拉斯加地区位置,图2示意阿拉斯加地区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储量比重。 图1 图2 (1)分析阿拉斯加地区森林土壤中碳储量丰富的原因。(6分) (2)简析阿拉斯加地区森林山火导致大气中碳储量增加的原因。(6分) (3)说明计划烧除在一定时间内能增强植被固碳作用的理由。(4分) 10.(2025·贵州贵阳二模)(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年向前移动100多米的情况。2024年11月28日上午,全长3 046千米的绿色屏障被填补了最后缺口(如图1),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实现全面锁边“合龙”。锁边就是通过生物、工程、光伏等措施(如图2)把沙漠锁住,不让沙漠中的沙子向外流动。沙漠锁边工程对我国许多地区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图1 图2 (1)从气候角度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的原因。(6分) (2)解释当地采用“生物(植树种草、牧羊)+光伏”综合治沙的合理性。(6分) (3)从生态安全角度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