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2820

【核心素养】 浙教(2024)版七上《4.2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11-2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92586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4.2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核心,2024,浙教,素养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认识地球的自转运动,包括地轴、方向和周期等基本要素; 科学思维:能分辨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初步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感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态度责任:了解全球不同地区因地球自转存在不同的地方时和时区划分。 【课前预习】 一 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变化原因 地球 导致 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冬夏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日期 直射点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夏至日 昼最 ,夜最 昼最短,夜最长 ;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冬至日 昼最 ,夜最. 昼最长,夜最短 ; 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春秋分日 ,南北极圈内 极昼极夜现象。 春分日 至秋分日 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点周围极昼; 南极点周围极夜。 秋分日 至春分日 南半球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 . 昼>夜 纬度越高,昼越 . 北极点周围极夜; 南极点周围极昼。 二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1、二分二至的规定 古代人们利用 、 测日影长度,将每年日影 的一天定为 ,将一年中日影 的一天定为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 ,便定为 和 。 2、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在商朝只有 个节气,到了周朝发展到 个,到了秦汉年间, 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中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在历法中的地位。 3、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1)划分依据:二十四节气是根据 来划分的。 (2)划分规则 视地球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直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子节气:岩为周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名师指点>:二十四节气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课中研学】 一、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除赤道外,地球上各地夏季白昼的时间要比冬季长些,即夏季有昼长夜短的现象,冬季有昼短夜长的现象。 探索活动: 1.如图A所示,用纸板剪一个圆盘,画上经纬网。 2.如图B所示,剪一块透明薄膜,其中圆的半径与图A中圆的半径一致,并画上夜半球、昼半球和太阳平行光。 3.将透明薄膜覆盖在圆盘上,并用线在P点处将它们串接起来,使透明薄膜可围绕P点转动。 4.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转动透明薄膜,依次将太阳光直射位置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逐一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情况。 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②太阳直射赤道 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5.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什么时候夜长于昼?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什么时候昼夜平分?南半球和赤道上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又怎样? 1、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66.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归纳总结: 思考与讨论: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说一说你选择的理由。 答: 2016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