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素养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分。 1.民以食为天,食物中也有很多物理知识。请回答下题。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吃月饼和赏月是南北各地过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习俗。如图所示的一个月饼的质量估测最准确的是( ) A. 10 g B. 100 g C. 500 g D. 1 kg 2.前几天小泽妈妈买了一个水果萝卜,结果萝卜“糠”了。俗话说“萝卜‘糠 了”的意思是:它的模样和新鲜萝卜一样,只是变轻了。下列关于萝卜“糠”了的说法不正确的( ) A. “它的模样和新鲜萝卜一样”说的是萝卜的体积没有改变 B. “变轻了”说的是萝卜质量变小了 C. 虽然“糠”了的萝卜“变轻了”,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没有改变 D. “糠”了的萝卜密度变小了 3.小明对他家的面和大米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根据测量的结果作出了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面的密度 B. 面、大米密度之比 C. 质量相同时,面、大米的体积之比 D. 随着体积的增加,大米的密度也增加 4.物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现象中也藏着很多物理知识。请回答下题。 如图所示,两只材料、规格相同,颜色分别为黑色和白色的气球,充入等质量的氦气后,在阳光下暴晒,小明发现气球都没有爆破,下列关于气球内氦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气球内氦气的密度相同 B. 黑色的气球内氦气的密度较小 C. 白色的气球内氦气的质量较大 D. 黑色的气球内氦气的质量较大 5.关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的“墙壁”,是因为塑料泡沫的密度较小 B. 水结成冰,密度变大,所以冬天的室外水管容易冻裂 C. 冬天开空调制热时,排风口向下可以使屋子里很快暖和起来 D. 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前进 6.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如古代人们就能充分利用空气流动原理设计建筑、制作工艺品等。传统工艺品“走马灯”如图上方平放叶轮,当下方蜡烛点燃时,叶轮旋转,并带动纸筒转动,从而产生“走马”的效果。下列关于蜡烛点燃后,走马灯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甲所示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是用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和水自制的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之间,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B. 小瓶内水的温度时,水的体积最大 C. 小瓶内水的温度从上升到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先变大后变小 D. 小瓶内水的温度从上升到的过程中,细管中水柱先下降后上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8.如图,在一架放在水平面上、已经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个天平盘里,分别放入正方体A、B两个实心物体,天平仍然保持平衡。A、B两个正方体棱长之比为,则可知 , 前两空均选填“>”“=”或“<”。小红用这架调好的天平测其中一物体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1 g,她用通常方法记录下的质量是,整理器材时,才突然发现物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物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g。 9.如图所示是我国1978年出土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战国曾侯乙尊盘青铜器。该青铜器质量为28 kg,通过“失蜡法”制作而成。先用石蜡制成模型,外敷耐火造型材料,成为铸件模型。加热烘烤后,蜡全部 填物态变化名称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铜水,铜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便铸成器物。制作该青铜器共需要石蜡 kg。忽略石蜡物态变化时的质量损失,已知, 10.装有某种液体的烧杯总质量为,现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此时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再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多次重复以上实验操作,直至烧杯中的液体倒完。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与量筒中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得,烧杯的质量 g, g,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