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积累运用:诺贝尔奖与鸡排哥 时事+话题+模拟作文题+写作指导+范文+相关素材+鲁迅写 2025 中考语文作文 聚 诺贝尔奖 01 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 北京时间 10 月 8 日下午 5 点 45 分许,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 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北川进 (Susumu Kitagawa)、 澳大利亚科学家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美国科学家奥马尔·M·亚吉 (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领域的发展”。获奖奖金为 1100 万瑞典克朗(约 合人民币 834 万元)。 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不仅革新了化学领域,他们探索科学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精神,更是 中考作文的绝佳素材。 下面这个表格,可以帮你快速了解三位科学家的核心事迹和对应的作文切入角度。 人物 核心事迹与贡献 作文运用角度 受庄子 “无用之用”"思想启发, ①坚守“无用之用”:不追逐热点,甘 北川进 长期钻研不被看好的材料孔隙研 坐冷板凳,在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 (日本) 究,最终开创金属有机框架领域。 ②东西方文化融合:将东方哲学智慧与 现代科学研究相结合。 在完成制作教学模型的“杂活” ①于平凡中见非凡:善于观察与思考, 理查德·罗布森 时获得灵感,并最早成功构建出 将寻常任务转化为非凡发现。 (澳大利亚) MOF 的原始结构,但谦逊地未为其 ②谦逊品格:淡泊名利,将开创性成果 命名。 视为科学发展的自然过程。 出身难民家庭,童年缺水。他将 ①知识改变命运:个人奋斗与科学的力 奥马尔·亚吉 对化学之美的纯粹着迷转化为动 量。 (约旦裔美籍) 力,不仅命名了 MOF,还研发出能 ②初心与使命感:将对基础科学的热爱 从沙漠空气中集水的材料。 与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使命感结合。 【运用指南】 ▋探索“无用之用”,方成“大用” 在论证“急功近利的危害”或“厚积薄发”等论点时,可以讲述北川进受庄子思想启发, 1 / 13 在无人问津的“孔隙”研究中坚守数十年,最终获得诺贝尔奖认可的事迹。这有力地证明了, 许多伟大的创新并非源于直接的应用目标,而是始于对纯粹知识的好奇与坚守。 ▋于平凡处洞察非凡 理查德·罗布森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何为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事例非常适合用于 “细节决定成败”、“创新源于生活”或“态度决定高度”等主题。你可以强调,一个看似枯 燥的任务,因为罗布森的深入思考和善于联想,最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这提醒我们, 非凡的发现往往隐藏于平凡的日常之中。 ▋用科学回馈社会 奥马尔·亚吉的科研生涯,是“科学服务于人类”理念的典范。当文章主题涉及“个人理 想与社会责任”、“科技向善”或“逆境成长”时,亚吉的故事极具说服力。他来自贫困环境, 深知水资源珍贵,最终用自己的科学研究直接回应了这份童年经历,致力于解决全球性的水资 源短缺问题。这展示了科学最温暖、最人文的一面。 ▋东西方智慧的融合与科学家的谦逊 北川进将古老的东方哲学(庄子思想)作为现代科学研究的智慧源泉。在论述“文化传承 与创新”或“跨学科思维”时,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角度。 罗布森认为自己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甚至未给开创性成果命名。这种谦逊恰恰体现了科 学的累积性和协作性,与追求“首发”、“冠名”的浮躁风气形成鲜明对比,适用于论述“真 正的成功”、“格局与胸———等话题。 【运用实例参考 1】 例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并非真的没有价值,而是其 价值尚未显现,或超越了当下的认知范畴。 请以“有用与无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运用示例 1】 人们追逐立竿见影的“有用”,而日本科学家北川进却从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中获得 启迪,投身于当时化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