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4639

15.1 静电现象 课件 2025-2026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9页PPT 9个视频)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1947896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1,一册,视频,9个,PPT,29页
    (课件网) 第一节:静电现象 十五章 电与电路 沪科版2024 物理观念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了解电荷量及单位;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原理;知道原子及其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科学思维 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科学态度 与责任 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 为啥会出现“怒发冲冠” 现象呢? 生活中的神奇现象还有: 情景导入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电”,电可以存在于手电筒中,也可以像闪电那样神秘。地铁、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等都需要电才能工作,电使我们的房间充满光明。 令人震撼的闪电画面 电动车 手电筒  什么是电呢? 情景导入 摩擦起电 准备一堆小纸屑,用塑料刻度尺、圆珠笔、梳子、橡胶棒、气球等在头发、衣服或裤子上使劲摩擦后靠近小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纸屑被吸引 准备一个一次性杯子,并在杯底打一小孔,向杯子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让细小水流从杯底小孔中流出,用摩擦过的塑料刻度尺、圆珠笔、梳子、橡胶棒、气球等靠近细小水流,有什么现象发生? 细水流变弯 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气球吸引头发 摩擦起电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摩擦后的气球带了电 带电体: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定义: 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 感应起电 摩擦起电 1. 原子的核式结构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20世纪初, 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内部结构。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中性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原子核 ①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 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时,原子不显电性。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②常用符号e表示最小电荷量(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摩擦起电的原因 1. 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带“电”,或带了电荷 。 2. 摩擦起电: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 3.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有几种?电荷间相互作用有怎样的规律? 玻璃棒(或橡胶棒)相互排斥 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相互吸引。 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用“-”表示。 丝玻正 毛橡负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用“+”表示。 正电荷 负电荷 两种电荷 图示 实验 现象 分析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互相 吸引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不是同种电荷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 互相 排斥 都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两橡胶棒带的电荷一定是 同种电荷 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互相 排斥 都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玻璃棒带的电荷一定是 同种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用Q表示。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我很大 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库仑的带电体,相距1千米,相互作用力约为9 000 N。 约10-7C 电荷相互作用 ①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金属杆 ②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金属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