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50659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33558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8课,百家争鸣,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网)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8课 百家争鸣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导入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时代: (约前571~?)春秋后期楚国人 所属学派:道家(创始人) 思想精髓: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张遵循自然规律,反对强做妄为。 新授 政治上的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 新授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的《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新授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新授 老子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事例或理论? 新授  有———无   难———易  长———短   高———下 大———小   强———弱 动脑筋 新授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竟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主义社会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 (3)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务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出于努力可能就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新授 生活时代: (前551~前479)春秋后期鲁国人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2.孔子和儒家学说 新授 思想精髓: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培养出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新授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新授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孔子讲学图 山东省曲阜县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面积327.5亩,南北长1120米,东西宽200米。 新授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新授 “苛政猛于虎” 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状?孔子的在这方面的理想是什么?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对暴政虐民。 新授 论语 3.百家争鸣 新授 材料一: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