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2.1 氯气的性质—1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宏观上辨识氯气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以及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从微观上理解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与氯气强氧化性等化学性质的关系。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认识氯气参与的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反应过程中存在物质转化和能量变化。 三、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通过氯气发现史,学习科学家们不懈探索、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识氯气在自来水消毒等应用中的利弊,了解新型消毒剂的使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关注环境和健康的社会责任意识 。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 1. 氯气的物理性质 2. 氯气的化学性质,包括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3. 燃烧条件及本质的新认识 难点: 1. 从原子结构角度,深入理解氯气强氧化性的本质原因 2. 对燃烧本质的重新构建,突破 “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的固有认知 3. 引导学生基于氯气发现史,体会科学探究的曲折性、严谨性 学习重难点 新课导入 你能想出哪些含“氯”的物质? 01 氯元素的存在及氯气的发现 氯元素的存在及用途 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 (1)存在 (2)用途 氯的单质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氯气的发现史 瑞典化学家·舍勒( 1742 - 1786 ) 1774年,将软锰矿(MnO2)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产生黄绿色、刺激性气体,受燃素学说的影响,认为它不是一种元素。 1810年,戴维经过实验研究,才确认这种气体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我国早年的译文将其译作“绿气”,后改为“氯气”。 英国化学家·戴维( 1778- 1829 ) 02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熔点 沸点 黄绿色 气体 有刺激性气味 (有毒) 比空气大 3.214 g/L(0℃) 可溶于水 -101℃ -34.6℃ 氯气有毒,人吸入少 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 膜受到刺激,引起咳嗽和 胸部疼痛,吸入大量氯气 会中毒致死。 氯气的物理性质 03 氯气的化学性质 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从原子结构出发,预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易得到一个电子 Cl- Cl2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Cl 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实验现象: 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 2Na + Cl2 == 2NaCl Δ 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棕褐色的烟,溶于水后溶液呈棕黄色 化学方程式: 2Fe + 3Cl2 == 2FeCl3 Δ 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后溶液呈蓝色 化学方程式: Cu + Cl2 == CuCl2 Δ 破壁点睛 由于Cl2具有强氧化性,因此Cl2与Cu/Fe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 金属氯化物。如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而不是FeCl2,且生成物和Cl2 的用量无关 01 常温下,液氯与干燥的Fe不反应,故工业上常用钢瓶储运液氯 02 实验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2-7]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结论 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燃烧结束后,抽去盖在集气瓶瓶口处的玻璃片,集气瓶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 H2 + Cl2 == 2HCl 点燃 HCl气体溶于水,就成为我们常用的盐酸 思考与讨论 我们以前学过的燃烧反应,都是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通过H2在Cl2中的燃烧,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