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2.3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观察氯气实验室制取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气体生成等宏观现象,从微观角度理解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的本质,分析元素价态变化及电子转移过程,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物质性质,推理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可行性,构建气体制备实验的一般认知模型。 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设计氯气制备、除杂、收集及尾气处理的实验方案,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对实验装置和步骤进行优化创新,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 1. 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2. 氯气制取的完整实验装置及操作流程,涵盖气体发生、除杂、收集和尾 气处理 难点: 1. 理解浓盐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2. 实验装置的选择与优化,尤其是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 发生装置,以及根据氯气性质设计合理的除杂和收集装置 3.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及应急处理方法 学习重难点 新课导入 氯气的用途 自来水消毒 制造染料 制造盐酸 01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制取原理 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氯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 MnO2+4H+ + 2Cl- === Mn2++Cl2↑+2H2O △ 思考讨论 请从元素价态的角度分析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用双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 得1×2e- 失2×1e- +4 -1 +2 0 MnO2:作氧化剂 HCl:作还原剂、体现酸性 发生装置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构成: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 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加热 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产生气体的状态及溶解性 √ Cl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小 净化装置 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不引入新杂质;操作简便,易于 分离。 洗气瓶:盛液体除杂试剂,气流方向是长管进,短管出 干燥管:盛固体除杂试剂,气流方向是粗口进,细口出。 尾气处理装置 尾气吸收装置的选择: 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将气体转化成无毒物质或吸收 点燃法:如CO、H2、CH4等易燃性气体可用此法 吸收法:如Cl2、SO2、HCl、H2S等可用碱液吸收 NaOH溶液 Cl2有毒,需用NaOH溶液吸收 氯气的实验室制取 氯气的验满 ①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 集气瓶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即证明氯气已集满。 ②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即证明氯气已集满。 ③氯气溶于水具有漂白性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即证明氯气已集满。 思考讨论 上述实验制备的氯气中是否含有杂质?如何除去这些杂质?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物中有水,因此实验得到的氯气中含有 HCl 气体和水蒸气。在上述装置A、B之间依次连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HCl和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干燥Cl2 。 思考讨论 1. 实验中,用4份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能生成1份Cl2吗? 不能,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变小,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故生成的Cl2小于1。 2. 为何能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HCl极易溶于水。 3. 除浓硫酸外,还能用其他的干燥剂来干燥Cl2吗? 也可用无水CaCl2干燥,但不能选用CaO和NaOH为主要成分的碱石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