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4 氧化还原反应 方程式的配平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辨识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等微观本质,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元素质量守恒等规律,形成利用守恒思想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思维方法,建立变化与平衡的化学观念 。 三、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通过探究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 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升降 2. 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元 素质量守恒准确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难点: 1. 复杂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准确判断,特别是一些特殊化合物或 离子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2. 灵活运用配平方法处理有多种变价元素、归中反应、歧化反应等复杂类 型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学习重难点 新课导入 0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一章 配平原则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2 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即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1 电荷守恒(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3 配平步骤 1 2 4 5 3 配“系数” 根据原子守恒或电荷守恒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 列变化 列出化合价的变化值 标变价 标明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求总数 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查守恒 检查原子、电荷、得失电子是否守恒 配平示例 (1)标变价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标出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元素化合价 C + HNO3(浓) ——— NO2 + CO2 + H2O 0 +5 +4 +4 配平示例 (2)列变化 标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C + HNO3(浓) ——— NO2 + CO2 + H2O 0 +5 +4 +4 化合价升高4 化合价降低1 配平示例 (3)求总数 依据电子得失守恒,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C + HNO3(浓) ——— NO2 + CO2 + H2O 0 +5 +4 +4 化合价升高4 化合价降低1×4 配平示例 (4)配“系数” ①先配变价元素 C + HNO3(浓) ——— NO2 + CO2 + H2O 0 +5 +4 +4 化合价升高4 化合价降低1×4 ②再用观察法依次配平未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原子个数 1 4 4 1 2 配平示例 (5)查守恒 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配平后,把单线变为双线,标注反应条件 C + 4HNO3(浓) ——— 4NO2 + CO2 + 2H2O ——— △ ↑ ↑ NH3 + O2 NO + H2O 即学即练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4 5 4 6 KI + KIO3 + H2SO4 I2 + K2SO4 + H2O 5 1 3 3 3 3 MnO2 + HCl(浓) MnCl2 + Cl2↑ + H2O 4 2 催化剂 △ △ 逆向配平法 (1)适用对象 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在同一物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反应) (2)配平方法 从右边生成物着手配平,即:选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基准物质 。 KMnO4 + HCl(浓) — KCl + MnCl2 + H2O+ Cl2↑ S + KOH K2S + K2SO3 + H2O 逆向配平法 NO2 + H2O ——— HNO3 + NO +4 +5 +2 化合价升高1×2 化合价降低2×1 3 1 2 1 ——— 3 6 2 1 3 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忽略反应条件) 2 2 5 2 16 8 缺项配平法 (1)配平方法 ①先配氧化剂、还原剂及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 ②再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确定所缺的物质的化学式; ③最后观察配平其他物质系数。 反应物 酸性条件 碱性条件 一般加H+ 一般加OH- 生成物补H2O 生成物补H2O 缺项配平法 MnO4- + H2C2O4 + CO2 ↑ + Mn2+ 2 5 6H+ 10 2 + 8H2O 根据题意可知,该反应条件为酸性条件,需要补充H2O、H+。 根据电荷守恒:此时,反应前为2个负电荷,反应后为4个正电荷,因此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