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1.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观察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与酸反应、热分解等宏观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结构差异对性质的影响,建立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的化学思维。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数据分析等证据,推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培养学生依据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 三、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在焰色试验学习中,让学生了解焰色试验在物质鉴别、烟花制作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合理利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 1.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性质差异及二者的鉴别方法 和相互转化关系 2. 焰色试验的操作方法及常见金属元素的焰色,理解焰色试验 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原理 难点: 1. 从微观角度解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差异的本质原因 2. 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 3. 准确规范地进行焰色试验操作 学习重难点 新课导入 面团在发酵的过程中不断膨胀,最终变成了松软可口的面包。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面团能够膨胀起来呢?在面包制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种物质 ——— 发酵粉。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碳酸氢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苏打。那为什么碳酸氢钠能让面包变得蓬松呢? 0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Na2CO3 NaHCO3 纺织 制皂 造纸 制玻璃 制药 焙制糕点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实验2-4]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 Na2CO3和 NaHCO3 (各约 1 g),完成下列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盐 Na2CO3 NaHCO3 (1)观察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外观并进行描述 (2)向以上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观察现象;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其中,温度计的示数有何变化 (3)继续向(2)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水,用力振荡,有何现象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结块成晶体Na2CO3·xH2O,温度计示数升高,溶解放热 少部分溶解,温度计示数略有下降 完全溶解 固体量有所减少,但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盐 Na2CO3 NaHCO3 (4)分别向(3)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有何现象 初步结论 溶液呈红色(较深) 溶液呈浅红色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于水放热,溶解性比NaHCO3的强,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加水少量溶解,溶于水吸热,溶解性比Na2CO3的弱,溶液碱性比Na2CO3的弱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2-5]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观察现象,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刚加热时,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之后无气泡,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Na2CO3很稳定,受热不易发生分解 石灰水中有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有小液滴出现 NaHC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 拓展试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 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再加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碳酸钠+稀盐酸: 过一小段时间才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Na2CO3+HCl(少)=NaCl +NaHCO3 碳酸氢钠+稀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NaHCO3+HCl=NaCl +H2O+CO2 ↑ 拓展试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 Na2CO3+2HCl(过)=2NaCl +H2O+CO2 ↑ 思考讨论 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呢? 加入CaCl2(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