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焰色试验 梯度分层 基础巩固:课堂衔接,回归教材,夯实根本 根基训练:轻松练习,关注重点,梳理难点 拔高提升:深度演练,能力提升,高阶练习 1.Na2CO3与NaHCO3的用途 (1)Na2CO3的用途有纺织、_____、造纸、_____等。 (2)NaHCO3的用途有_____、_____等。 2.Na2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Na2CO3为_____,NaHCO3为细小的_____。 (2)溶解性及溶液的酸碱性 ①Na2CO3中加少量水后,Na2CO3结块变成晶体,伴有 现象,其水溶液呈 性。②NaHCO3中加少量水后,NaHCO3能溶解,并伴有 现象,其水溶液呈 性。 3.Na2CO3与NaHCO3的俗称 (1)Na2CO3俗称_____或_____; (2)NaHCO3俗称_____。 4.Na2CO3与NaHCO3的化学性质 (1)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 (2)稳定性:Na2CO3很稳定,受热不分解。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焰色试验: 根据_____,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 6.一些金属的焰色 锂—紫红色;钠—_____;钾—_____(透过_____);钙—砖红色。 1.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制造高压钠灯 B.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 C.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油污 D.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制作发酵粉 2.下列物质不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3.欲让烟花在绽放时呈现出黄色火焰,则应该往火药中掺入( ) A. B. C. D. 4.下列物质间的能量变化与如图所示反应的能量变化相符的是( ) A.浓硫酸的稀释 B.C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C.铁粉与稀硫酸的反应 D.氢氧化钠与稀硝酸的反应 5.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与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更多 B.金属钠着火需要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 D.向粉末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吸热现象 6.三者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转化时所加试剂可以是稀硫酸 B.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可实现②的转化 C.⑤转化时溶液中可能出现沉淀 D.⑥的转化条件可以是加热 7.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和两种白色固体,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Ⅰ中的和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快的是 B.当稀盐酸足量时,装置Ⅰ中气球鼓起体积较小的是 C.加热装置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侧的白色固体是 D.装置Ⅲ也可以鉴别和 8.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间转化。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②表明Na具有强还原性 B.反应④说明的稳定性比的强 C.反应⑤⑥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歧化反应 D.一小块钠久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的是 9.和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 (1)两物质的水溶液分别与足量盐酸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 (2)除去溶液中少量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 (3)和的焰色试验分别为_____色、_____色。 (4)检验某盐中含有钾元素的方法是_____,具体操作为_____ _____。 10.纯碱(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工业制碱法大致经历了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 Ⅰ.路布兰制碱法,流程如下: (1)用化学或离子方程式表示碳酸钠的一种用途_____。 (2)“加热融合”过程中还会产生C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Ⅱ.第二和第三阶段分别是索尔维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两种工艺的差异一是原料来源不同,二是对“滤液”的处理方法不同,流程如下: (3)该流程的原理是利用各化学物质的_____不同进行制备和分离。 (4)滤液的成分有: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不考虑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