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8727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6167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语文,答案,PDF,试题,考试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阶段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B(2分) 2. C(2分) 3. A(2分)(A项“变化无常”指事物变化没有规律,而四季更替是固定规律,用词错误;B项“各得其所”指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位置,C项“花枝招展”形容妇女装扮艳丽,D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均使用正确。) 4. D(2分)(首句设问“为什么把信放在首位”,②句“因为”承接原因,排第一;⑤句引用古语佐证“信”的重要性,排第二;④句“它的核心‘立人’”承接⑤句“人无信不立”,排第三;①句“即守住言行一致底线”解释④句“坚守信用”,排第四;③句总结古人交友核心标准,排最后,对应D项。) 5.①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不亦乐乎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 ④影入平羌江水流 ⑤遥怜故园菊 ⑥归雁洛阳边 ⑦枯藤老树昏鸦 ⑧古道西风瘦马 ⑨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⑩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12分) 6. 示例:交友故事、千古交友典故集、友情经典瞬间图鉴等(符合“交友相关典故”核心即可)(2分) 7. 示例:友谊是暗夜行路的星光,让人不再迷茫;友谊是寒冬绽放的梅花,让人倍感温暖(句式一致,用比喻修辞,贴合友谊内涵即可)(2分) 8. ①②(2分)(①“寒舍”是谦辞,用于自称自家,小文称同学家为“寒舍”错误;②“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小语自称“惠赠”错误;③“斧正”“拙作”、④“高见”均为谦敬辞正确用法。) 9. 第一处:第①句;修改意见:删去“不再”(“避免”与“不再”双重否定表肯定,逻辑矛盾)。 第二处:第②句;修改意见:删去“是否”(“是否善良”与“让我们变得更善良”两面对一面,逻辑不一致)。(2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10. 示例1:绣像———蕴含童年乐趣与遗憾。鲁迅童年沉迷画《荡寇志》《西游记》绣像,这是他童年热爱美术、充满童趣的体现;后来因缺钱卖掉绣像,成年后念念不忘,暗含对童年自由时光的怀念和物品遗失的遗憾。 示例2:《山海经》———蕴含童年渴望与温暖。童年鲁迅渴求《山海经》,阿长为他寻得此书,这份物品承载着阿长的关爱,遗失后念念不忘,体现对阿长的感激和童年温暖记忆的珍视。 示例3:藤野先生的讲义———蕴含尊师与愧疚。讲义是藤野先生关心鲁迅、不带偏见的见证,承载着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讲义遗失后无法找回,暗含对这段师生情的珍视和物品丢失的愧疚。(3分) 11. ①阿长(长妈妈) ②藤野先生 ③范爱农(3分) 12. 示例1:选B《父亲的病》。理由:鲁迅青年时目睹父亲被庸医耽误病逝,这让他深刻认识到旧中国医学的落后和愚昧,促使他立志学医以救治国人,是其人生方向的重要转折。 示例2:选C《藤野先生》。理由: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的无偏见关怀让他感动,但“幻灯片事件”让他意识到精神麻木比身体病痛更可怕,于是弃医从文,以文字唤醒国人,这是他人生目标的关键转折。(3分) (注: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童年求学,不涉及青年人生转折,不适合) 13. C(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运用的是拟人修辞(将明月人格化,托付愁心),而非夸张,C项赏析错误。) 14. ①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闻道龙标过五溪”,得知王昌龄被贬偏远之地,路途遥远,暗含担忧;②对友人的同情与安慰:“杨花落尽子规啼”营造凄凉氛围,烘托友人被贬的悲凉,诗人寄愁心于明月陪伴友人,传递安慰;③真挚的友情:“随君直到夜郎西”,“直到”一词体现诗人希望愁心全程陪伴,情感绵长,彰显友情深厚。(3分) 15. (1)文义:文章的义理(或诗文的含义) (2)差:大体,差不多 (3)期:约定 (4)委:丢下(4分) 16. B(2分)(A项“因风起”的“因”是“趁、乘”,“因材施教”的“因”是“根据”,含义不同;B项“去后乃至”“纷至沓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