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3995

3.1 地球的自转 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20054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球,自转,学案,答案,2025-2026,学年
    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点和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见教材49~50页) 实验工具:地球仪。 实验过程:将地球仪放置在书桌上,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实验结论: 问题1:从不同视角观察地球自转,在下图标出自转方向。 赤道侧视图  北极俯视图 在南极俯视图 答:略。 问题2: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项目 地球自转 定义 地球绕着 地轴 的旋转运动 周期 一天(或约24小时) 方向 自西向东 【归纳】从侧视图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见教材50~54页) 活动一 昼夜更替模拟实验。 昼夜交替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更替的成因与现象。 实验器材:地球仪、透明球体、灯泡或手电筒。 实验步骤: 第1步:一位学生手持透明球体,另一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透明球体,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透明球体上产生的现象。 第2步:在一平面上垂直放置地球仪,一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地球仪,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 第3步:重复第2步操作的同时,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 第4步: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与伦敦,用红色笔标记北京所在的点,用蓝色笔标记伦敦所在的点,重复第3步操作,观察标记点的变化状况。 实验结论: 问题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地球上产生 昼夜 现象。 问题2: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产生 昼夜更替 现象。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位置昼夜现象不同,北京为白天时,地球另一侧的伦敦为 黑夜 ,但随着地球的自转,北京变成 黑夜 ,地球另一侧的伦敦则变成白天。 【拓展】 在地球上,朝向太阳的半球处在白昼,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处在黑夜,称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被称为晨昏线。晨线是由黑夜到白昼的分界线,昏线是由白昼到黑夜的分界线。 活动二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差。 为了进一步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老师带领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以“探究时差的产生及影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探究一:时差产生的原因 小组学生两人一组,其中一人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另外一人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 问题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 自转 (填“自转”或“公转”),昼夜不断更替,总是 东方 (填“东方”或“西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于是地球上不同 经度 (填“纬度”或“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探究二:时差计算 为了更好地计算时间,老师给同学们普及了区时的换算,并提供了区时换算图(下图)。 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换算 问题2:全球以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共分为 24 个时区、 24 个小时,0°经线处于中时区,向东为 东 (填“东”或“西”)时区,向西为 西 (填“东”或“西”)时区,东、西十二区共占一个时区,以180°经线为中心线。向 东 每过一个时区,时间要增加一个小时,向 西 每过一个时区,时间要减少一个小时。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 减 (填“加”或“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 加 (填“加”或“减”)一天。 问题3: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