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514108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4291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学年
,
历史
,
中外
,
必修
,
统编
,
学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唯物史观 认识明至清中叶商品经济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其推动社会结构与思想文化变革,而封建专制束缚又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是时代需求的反映,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规律。 (二)时空观念 明确明至清中叶(1368年-1840年前)的时空范围,梳理经济领域新变化(资本主义萌芽)、思想领域新思潮(阳明心学、明清之际批判思想)、文化领域新成就(文学、科技)的阶段性特征,将具体史实置于特定时空背景中分析关联。 (三)史料实证 通过研读明清商书、契约文书、思想家著作、科技典籍等史料,提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批判、科技成就的关键信息,运用史料佐证“经济变革推动文化创新”等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四)历史解释 结合封建专制统治背景,解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角度,分析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深层逻辑;多元视角解读文化成就的时代内涵,理解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五)家国情怀 通过明清科技成就与文化典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中,汲取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封建专制对社会进步的阻碍,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经济新变化:农业(高产作物推广)、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主导)、商业(区域商帮、工商业市镇兴起)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雇佣关系、机房)及发展特征。 2.思想领域的变革: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与影响,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批判思想及主张,思想变革与时代需求的关联。 3.文化与科技成就: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的代表作品与价值,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的内容与地位,文化发展的时代特色。 (二)教学难点 1.资本主义萌芽的判断与发展困境:准确理解“雇佣关系”这一核心特征,分析封建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等因素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多重压制,认识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 2.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把握思想家对封建专制的批判突破与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关系,理解其思想未形成系统理论、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历史原因。 3.经济与文化的内在关联:厘清商品经济发展如何推动思想解放与市民文化兴起,分析封建专制统治下经济新因素与文化新思潮的发展困境,认识时代对经济文化的制约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展示图片:明中后期苏州织机房场景图、清代《南都繁会图》(描绘南京商业繁华)与《红楼梦》书影、顾炎武画像,搭配史料:“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与“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教师设问:明至清中叶,苏州织机房中出现的“机户”与“机工”,预示着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而顾炎武对君主的批判、《红楼梦》对社会的描摹,则展现了思想文化的新风貌。这些新变化为何会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期?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又为何未能推动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转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新课讲授:史料探究,互动解读 第一部分:经济新象———农耕文明下的资本主义萌芽 1.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新基础与新动力 活动设计:“经济发展史料拼图”,学生分组研读史料,归纳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新表现,每组派代表分享。 史料1:“玉米、甘薯,乾嘉之际,渐次传至各省,民间种之者益广,凡瘠卤沙冈皆可植,取给甚便,民赖其利。”———《清史稿·食货志》 史料2:“明中叶以后,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2025-11-23)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2025-11-23)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2025-11-23)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11-23)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5-11-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