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7195

10《美丽的颜色》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44401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美丽的颜色,课件,3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第10课 美 丽 的 颜 色 微光双生:探照文本的璀璨内核 一、教学目标 2.理解标题暗含对居里夫人高尚人格赞美的深层含义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3.品味语言,感受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韧执着、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乐于追求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4.了解本文大量引用传主的书信和日记内容增强人物传记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不畏艰难,执着地探索科学的奥秘。她就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镭。 (一)【导语设计】 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艰辛与故事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美丽的颜色》中去寻找答案。 二、教学过程 1、作家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作家,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居里夫妇的次女,出生于巴黎。著有《居里夫人传》。 (二)【背景介绍】 二、教学过程 2、写作背景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满载荣誉却又饱尝艰辛的传奇科学家因病去世。本文通过引用居里夫妇许多的信札和日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自强不息的一生,并着重描写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世态度。 (二)【背景介绍】 二、教学过程 3、人物介绍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eSk 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毕业于索邦大学(学士)、巴黎大学(硕士、博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二)【背景介绍】 二、教学过程 3、人物介绍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1903年,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对放射性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1934年7月4日(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二)【背景介绍】 二、教学过程 1、字词积累 wēi( )妙 燥热( ) 沥青( ) zhòu( )雨 zhì( )息 和yán( ) 悦( )色 领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热忱:感情热烈诚挚。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三)【整体感知】 二、教学过程 2、内容概览 (三)【整体感知】 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炼镭的过程。 第一部分(1-6):集中描写娄蒙路的棚屋(工作环境)。 第二部分(7-19):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的科研工作(工作情况)。 第三部分(20-26):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2、内容概览 (三)【整体感知】 艰苦而快乐。 在简陋的棚屋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还要忍受室外的严寒,繁重的劳动,提取时间的漫长,这些都是艰苦的; 新领域的吸引、工作棚里宁静、平静专注的气氛,以及最终成功提取镭,揭开镭的神秘面纱都是无比快乐的。 (2)居里夫妇提炼镭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在哪些地方? 1.分析环境描写 (1)找出文中描写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语句,如“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若是下雨,就会滴在工作台上”。 任务一:朗读品鉴·感悟汉语的魅力 (一)精读课文,分析细节 1.分析环境描写 (2)思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居里夫妇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