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理实践 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 为什么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却长夏无冬?为什么有的地方碧波荡漾,有的地方却沙海茫茫?为什么有的地方高楼林立,有的地方却荒无人烟?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雄浑的高原?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探究地球? 1.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地理实践力) 2.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利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地理实践力) 3.设计简单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观测等野外考察。(地理实践力) 一、地理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4~26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概念:运用相关设备、软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过相关 地理活动检验地理结论或探索地理现象,进而获得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学习方式。 2.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模型、学具等的制作与使用,以及一些演示和模拟实验,通常在室内课堂上进行。在地理实验中,需学会设计简单的 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最后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设计、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 记录、分析,获得直接的地理体验,从而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3.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实验也可以借助[5]多媒体、虚拟现实(VR)等营造出仿真的地理场景或实验场景。 二、社会调查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6~28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概念: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实际情况,通过[6]实地调查、人员访谈、问卷回答等形式获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2.内容:侧重[7]人文地理内容的调查。一般包括方案设计、过程探究、结果分析等,调查过程中需明确调查目的、内容、分工、方法和预期成果,并制订调查方案,通过[8]问卷或访谈进行调查,最后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作用:有利于帮助我们将所学知识与[9]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习有用的地理,形成关注人文社会的思维习惯。 三、野外考察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8~31页,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1.概念:通过10实地观察、观测、调查的形式,认识某一地区内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而获得有关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学习方式。 2.内容:侧重对11自然地理环境的考察,如气象观测、天文观测、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 3.作用: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地亲近自然,知行合一,灵活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对学科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12思考和探索。 [地理实践探究] 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地理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用硬纸板、直尺等器材合作制成了等高线地形立体模型(图甲),并用它识别山体的五个部位,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甲 乙 1.制作过程 第一步:剪出不同的图形轮廓并在轮廓边缘绘制线条。 第二步:将图形轮廓按层叠放在一起,在①和⑤处穿孔固定,制作出立体模型。 第三步:绘制等高线。将纸板一层一层拿下来,固定在固定点上,将每层纸板轮廓描绘出来,就绘成了等高线地形图,如图乙。 2.注意事项 绘制过程中等高线不能出现交叉,标注出每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3.动手实践 (1)请补充绘制完成该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2)该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多少?山峰⑤的海拔范围是多少? (3)除了用硬纸板外,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该模型? (4)通过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谈一谈等高线地形图在实践中的应用。 (5)写出地形图中①~⑥地形部位名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