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8874

第十一讲 物态变化 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河南)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2374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十一,复习,专题,一轮,物理,中考
    第十一讲 物态变化 1.(2025江西) 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如果能找到冰,可以让冰   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将有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活动基地并进行深空探索。 2.(2024滨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2024成都)如图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B.该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注意安全 C.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 D.水沸腾后即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2025江苏扬州)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草叶上出现露珠,是凝华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有“白气”产生,是升华现象 C.秋天,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片变模糊,是汽化现象 5.(2025湖南) 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小烧杯中的水能否沸腾。两个烧杯中装有初温相同的纯净水,当大烧杯中的水温接近90 ℃时,每隔2 min分别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为获取实验数据,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烧杯、温度计和   。 (2)如图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3)本次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的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温度保持不变,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也保持不变。此时小烧杯中的水是否沸腾,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 基础达标 1.(2025四川德阳)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制盐过程中水逐渐减少的原因是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热。 2.(2024福建)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的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榫、组装、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如图,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 3.(2025江苏苏州)如图所示,用镊子取几块干冰放入瓶中,将气球套在瓶口。干冰因   变为气态,使气球逐渐变大,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在瓶底形成白霜。(填物态变化名称) 4.(2024苏州)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   及时排出。燃灯时,   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   较低,灯油蒸发速度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5.(2025四川乐山)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十分发达,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能通过加热,把矿石中的铜由固态变为液态。此过程中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6.(2024天津)天津盘山有“上盘雪花飘,中盘雾雨渺,下盘夕阳照”的天然奇观,其中“雾”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7.(2024常州)盆栽养护应遵循“土壤含水不浇水,土壤干时要浇水”的原则。春季,小明自制“土壤含水显示仪”,探测花盆内土壤是否含液态水。如图所示,中午将试管倒插入土壤深处,傍晚发现试管内上端出现水珠,说明土壤含液态水。从土壤含液态水到试管内出现水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升华后液化 D.先升华后凝华 8.(2025烟台)(双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