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9557

第16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8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答案
    第16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达标题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本文的作者是_____时期的_____(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围绕“静”论述了哪几对关系?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告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淡泊 (bó) 修身 明志 B.致(zhì)远 淫慢 险燥 C.励(lì)精 治性 广才 D.穷庐 (lú) 枯落 俭以养德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一生淡泊名利,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B.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需要宁静致远的心态,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C.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如果心浮气躁,就很难有所成就。 D.他做事总是励精图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4. 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宁静无以致远 A.①②相同,③不同 B. ①③相同,②不同 C.①②③都相同 D. ①②③都不同 5.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旨在劝勉其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B.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出师表》等。 C.“书”在古文中有“书信”的意思,是一种常见的文体。 D.本文和《〈论语〉十二章》一样,都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人物的只言片语。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强调“静”与“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B.作者认为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能则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C.文中“淫慢”和“险躁”是“静”的反面表现,会导致无法振奋精神、陶冶性情。 D.文章最后主要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否则到了老年,就会因贫穷而后悔莫及。 8. 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了《诫子书》后,班级计划开展“家风传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写对联】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 上联:淡泊明志求宁静 下联:_____ (2) 【活动二:谈理解】有同学认为,诸葛亮要求儿子“静”和“俭”,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课文内容阐述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三:拟准则】良好的家风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